摘要:宋代的佚名《妃子浴兒圖》中的女子也是薄妝。李嵩《聽阮圖》中奏阮的女子也化薄妝,所染的胭脂很淡,和三白妝一樣也在額上、下頜、鼻部留出淡白。
除了白妝,一類的妝容還有素妝,也就粉很淡,顯得清淺。宋代,李勝己的《浣溪沙》詠道:“淺著鉛華素凈妝,翩躚翠袖拂云裳,傍人作意捧金觴。”司馬光的《西江月》也深情地描寫了一位淡妝女郎留在他心里的倩影:“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游絲無定。”王明清的《揮麈后錄》也說宋徽宗的安妃“素妝無珠玉,綽約若仙子”。
當然白妝、素妝也還點朱唇、畫眉,也有加花子、面靨、斜紅等,加強了色彩的對比,豐富了妝容。
薄妝,就是淺妝、淡妝,只在妝粉上微染胭脂或黃粉而已,也屬于白妝一類。著名的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里的仕女,就是穿著輕薄羅衫,化著淺妝,在兩道醒目的桂葉眉和眉心的花子襯托下顯得皎潔干凈。她們在紫玉蘭花下戲犬、撲蝶,帶著一絲慵懶,一絲思念。宋代詩人黃庭堅《題李亮功家周昉畫美人琴阮圖》說:“髻重發根急,薄妝無意添。”倒正好是對這類妝容的歸納。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里的女郎們也是薄妝。
薄妝也有唇紅、花子等相襯。如五代王處直墓壁畫東耳室北壁的侍女效果就很好。
宋代的佚名《妃子浴兒圖》中的女子也是薄妝。李嵩《聽阮圖》中奏阮的女子也化薄妝,所染的胭脂很淡,和三白妝一樣也在額上、下頜、鼻部留出淡白。
這種閑淡的妝容實在是適合在春天的花草芳菲世界里或在月下、雪地里出現。如宋代周紫芝的《清平樂》詞說:“淺妝勻靚,一點閑心性。臉上羞紅凝不定。惱亂酒愁花病。晚來淚摧殘霞,墜餐小玉釵斜。細雨一簾春恨,東風滿地桃花。”寫出了淡妝女郎隱隱的春思。
白妝、素妝、淡妝,都該是瑩潔透明的。人們往往用梨花、荷花、菊花、梅花,用嫦娥、姑射仙人、玉、雪等皎潔、光潤的意象來比喻。如宋代盧炳《賀新郎》詞道:“池館閑凝目。有玉人、向晚妖嬈,洗妝梳束。雅淡容儀妃子樣,羞使胭脂點觸。瑩冰雪、精神難掬。”
宋人最愛梅花,在寫詩詞時常用素顏、薄妝等形容它,梅的淡雅也隱含在女郎的妝容之中。如王安石的詠梅花詩:“漢宮嬌額半涂黃,粉色凌寒透薄妝。好借月魂來映燭,恐隨春夢去飛揚。”女郎涂上淺粉、淺黃,透出柔薄的膚色,宛如瑩透、清澈的月下梅花瓣,妝容明媚。無名氏《泛蘭舟》詠梅花也說:“雅淡一種天然,如雪綴煙薄。腸斷相逢,手捏嫩枝,追思渾似,那人淺妝梳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