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7日,鄭州,200多位 愛好者,相聚在鄭州市紫荊山公園,開展了以“穿漢家衣裳,過漢家節日”為主題的“花朝節”民俗文化體驗展示活動。
活動中,他們向人們講解中國傳統的“花朝節”相關內容,介紹漢服知識,展示漢服之美。端莊的花神祭拜儀式,典雅的漢禮,賞紅、撲蝶、投壺、踢毽子、占花名等傳統民俗體驗,帶給人們一場花朝民俗文化的盛筵。
花朝節由來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已有記載。花朝節與中秋節相對應。據《廣群芳譜·天時譜二》引《誠齋詩話》:“東京(今開封)二月十二曰花朝,為撲蝶會。 ”又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游玩,又為挑菜節。” 可見花朝節日期還因地而異。
自唐代以來,過花朝節,踏青游春,成為民間傳統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我國歷史悠久,漢文化博大精深,精美端莊的漢服、莊重講究的漢禮,都是傳統文化的凝聚。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為花朝,而南方則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我國南北氣候條件不同,南方可能比北方提早幾天為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