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性著男裝并不稀奇,在現在也有“中性”風格。在唐朝很多女性鐘愛男裝,這一期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愛穿男裝的唐代女性。
女性著男裝并不稀奇,在現在也有“中性”風格。在唐朝很多女性鐘愛男裝,這一期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愛穿男裝的唐代女性。
唐代文物中常能看到著男裝的女子。她們穿著圓領袍衫,有的還領口敞開作翻領穿,頭上則露出女性的發髻,或裹上幞頭。
一、文獻記載
根據文獻記載可知,當時給使內廷的宮人常做此種裝束,稱“裹頭內人”。所謂“裹頭”,即指裹幞頭。
《通鑒》興元元年條胡三省注:“裹頭內人,在宮中給使令者也。內人給使令者皆冠巾,故謂之裹頭內人。”
如果不著眼于頭上裹的,只看身上穿的,則稱她們為“袍袴”。因為她們往往穿著的是缺骻袍與長袴。
唐·薛逢《宮詞》:“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
“袍袴宮人”與“裹頭內人”,都是執雜役的宮女。其所以著袍袴,顯然圖的是便捷。而宮廷之外,官宦人家的侍女也有著男裝的,亦被喚作“袍袴”。
《朝野僉載》:“周嶺南首領陳元先設客,令一袍袴行酒。”
唐傳奇《李參軍》:一老人“著紫蜀衫,策鳩杖,兩袍袴扶側”(《太平廣記》卷四四八引)。
《李陶》:“睡中有人搖之。陶驚起,見一婢袍袴,容色甚美”(《太平廣記》卷三三三引)。
二、文物資料
觀察唐人墓室的壁畫、線刻畫、絹畫及隨葬的陶俑等可知,唐代早期已經有了女性穿男裝的現象,至少在高宗朝已非常常見。然而女性穿著男裝,不同時期也呈現著不同的特征。
(1)初唐(高宗朝)
直接露出女性發髻或裹幞頭、頭巾。袍長過膝,不及腳面。穿窄口條紋袴、線鞋;或著長靿靴。腰系革帶,有時會在腰間佩戴鞶囊、蹀躞。
女著男裝樣式承自初唐。后期出現大量在領、袖、襟等處飾紋飾的情況。圓領袍內,衣服肩部則如男裝一般隱約呈現出 ,衩衣之制度,衿領窄小。識者竊怪之,知其戎(安史之亂)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