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由于沒有確切精準的定義,在漢服與古裝、戲服之間,以及古裝、戲服與影樓裝之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模糊的界線,而漢服與影樓裝之間卻有著相對比較清晰的界線,本文就此主要闡述漢服與影樓裝的一些區別,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補充和指正。
一直以來由于沒有確切精準的定義,在漢服與古裝、戲服之間,以及古裝、戲服與影樓裝之間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模糊的界線,而漢服與影樓裝之間卻有著相對比較清晰的界線,本文就此主要闡述漢服與影樓裝的一些區別,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補充和指正。
一、定義
1、漢服的定義與要求
漢服,即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飾,是漢民族在其主要的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并經自然演化而成,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和獨特文化風貌的民族服飾。
漢服不是時間象征,而是一個族群象征,一種文化認同,其適用于現代的生活,講究的是莊重、祥和,有嚴格的形制要求。
2、影樓裝的定義與要求
影樓裝是一種現代人毫無根據,純屬根據臆想而制作出來,主要用于純表演和古裝藝術攝影的服飾,是舞臺展示和攝影藝術家為了追求藝術效果,借鑒漢服的漢元素風格而制作出的服飾。
影樓裝本身只有單純的視覺審美價值而并不具備任何文化底蘊,且對形制和制作都完全沒有要求。
二、區別
1、配色:
除特殊場合外,生活中穿著的漢服,配色多為自己搭配或者按專業搭配知識進行的,色調比較溫和,不同配色間,色差起伏不大,看上去就很自然,是種過日子的衣服,與我們平時生活中所穿戴的現代服飾的色調比較接近。

而影樓裝多為模仿影視劇,為了追求奇異、華麗、奪目的夢幻視覺效果,大多為炫麗、花里花哨、大紅大綠大黃,或閃閃發光的對比配色,且不同配色間,色差起伏較大,與我們平時生活中的配色決然不同。

2、造型:
漢服的造型大多平和、穩重、端莊,有時為了一些美感,雖會有一些搭配,但不會有一些奇里奇怪的東西,搭配后,依然還是美麗的穩重、平和、端莊。

影樓裝則為了追求奇異的視覺效果,會采取眾多花哨的形式,如蕾絲邊、塑料花裝飾、針織衫等,甚至一些西式的造型,也會沒事往衣服上加一堆的不需要的東西。

3、穿著:
漢服的穿著端莊、穩重、含蓄、委婉,絕不會給人以輕挑的感覺。

影樓裝往往喜歡露這露那,手臂、肩膀、大腿、腰等能露的都會露,可以說是無肉不歡,根本就沒有給人以成熟、穩健和大家閨秀的感覺。

4、右衽
漢服的交領衣,那絕對是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于內的右衽。

由于沒有歷史常識,影樓裝在很多時候,除右衽外,也會出現很多的左祍。

5、領口
特殊情況除外,一般情況下,漢服領口一般比較嚴實,開口不大,給人以端莊、穩重、嚴謹的感覺。

影樓裝為了最求視覺效果,會大量露胸,所以領口都會開的特別大。

6、袖型
漢服首先要有接袖,顧名思義就是接上去的袖子,這一般是要有的。其次要有袖根(胳膊和身體連著的地方)一定要夠寬,一般袖根至少要20厘米。第三,漢服對袖子的長度有一定的要求,很多時候要能回肘。

影樓裝一般沒有接袖;其次袖根也隨意制作,寬度不夠;第三,很多影樓裝袖子的長度也不夠,且沒有回肘。

7、衣緣
漢服的衣緣一般為5cm到13.5cm,通常為7CM,且衣緣平整。

影樓裝出現在同一件衣服上的衣緣,要么是超寬,要么是太窄,且花哨不一致。

8、中縫
中縫是漢服的重要標志之一,中縫分前后,后中縫是在背后的,前中縫是在胸前的;我們總能看到衣身的前背面正中間一條垂直的縫合線,其代表君子立于天地間,做人要正直,義理公正。

為了制作方便,影樓裝是沒有前后中縫的。
9、系帶
漢服起扣子作用的主要為系帶,布扣等為非主流,且絕對沒有現代的各類扣子!

影樓裝為了穿著便捷,往往會采用各式的現代扣子。
10、裁剪
漢服作為東方服裝的代表有一個特殊的剪裁特點,就是平面剪裁, 因為它沒有立體剪裁的部位,所以漢服所有的用料是以平面為構造,疊放的時候能疊的很平整。歐洲服飾恰恰相反,追求立體剪裁,貼合身形。
影樓裝是不講平面裁剪的,只要制作方便,想怎么裁剪就怎么裁剪。
11、制作
綜上所述,漢服的制作是非常規范的,對領口、袖型、中縫、衣緣、系帶等都有明確的要求。影樓裝的制作則不講規范,為了便捷,拉鏈、吊帶、別針等都會用,有時肩部也會有接縫。
12、腰封
漢服是沒有腰封的!最多只有寬腰帶,古代腰帶最寬為9厘米。只有影樓裝為了視覺的效果,制作了腰封。

13、功能:漢服是漢族人民的傳統民族服飾,其擁有諸多的實用功能,如琵琶袖可以在袖中存放物品,短打便于勞作。
影樓裝多為拍照所用,因此其觀賞性大于功用。
漢服是華夏民族的衣冠,承載著漢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其端莊、含蓄、委婉、厚重、大氣的文化底蘊和氣度。絕非虛浮無根、到處露肉的影樓裝可比。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江浙滬網絡推廣,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0898bike.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