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以為,漢服都是系帶的,扣子是滿清時期才有。其實,在我國服飾發展史上,鈕扣的出現很早。唐代時紐襻扣在圓領袍上就廣泛使用,一般都使用三對,是后來衣服使用排扣之濫觴。唐代之后,紐扣的形制更多,明代女性主要使用金屬紐扣,清代以后紐扣成為衣...
摘要:
很多人以為,漢服都是系帶的,扣子是滿清時期才有。其實,在我國服飾發展史上,鈕扣的出現很早。唐代時紐襻扣在圓領袍上就廣泛使用,一般都使用三對,是后來衣服使用排扣之濫觴。唐代之后,紐扣的形制更多,明代女性主要使用金屬紐扣,清代以后紐扣成為衣服上最主要的系結物。
周代已開始采用上衣下裳制,不論男女都穿著上衣下裳的兩截衣服。朝內有專管制作禮服的官員,文武百官做大典時,必須穿著禮服。當時對服裝的使用比較規范,服裝制度也相當完備。周朝反映周王朝禮儀的《周禮》、《禮記》等書中出現了“紐”字,“紐”是相互交結的紐結,也就是扣結。考古發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對紐扣的使用。
一、唐代:布扣
二、宋代:布扣
蒙元時期,關漢卿《調風月》第二折:“直到個天昏地黑,不肯更換衣袂;把兔胡解開,紐扣相離。”魏巍《東方》第四部第十六章:“[他]把脖子里的紐扣扣上,風紀扣也扣好。
三、明代:
1、布扣
明代官服的穿著方式主要是盤扣,而不是系帶,官服的腰帶是裝飾性的,掛在腰上,這幾幅明代官員圖像的細節顯示,盤扣是明代圓領服飾的主要元素。
2、金屬扣
明代女裝扣子的形式很豐富,如套連式子母扣、盤結式扣袢、粒狀扣、機制幣式扣等。明朝萬歷年間開始,高領女裝的領子上曾見有1-2個金屬制的領扣。1997年于武進市發現的明代王洛家族墓中出土的兩件女裝有使用直盤扣,但該兩件服裝亦同時使用系帶。
很多人以為,漢服都是系帶的,扣子是滿清時期才有。其實,在我國服飾發展史上,鈕扣的出現很早。唐代時紐襻扣在圓領袍上就廣泛使用,一般都使用三對,是后來衣服使用排扣之濫觴。唐代之后,紐扣的形制更多,明代女性主要使用金屬紐扣,清代以后紐扣成為衣服上最主要的系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