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嘉林?2、對漢服概念和定義的考察2 1、目前流行的漢服定義漢服是什么?為何復興漢服?要研究漢服運動、解答這些問題,首先就要明確漢
作者:嘉林
?
2、對漢服概念和定義的考察2.1、目前流行的漢服定義漢服是什么?為何復興漢服?要研究漢服運動、解答這些問題,首先就要明確漢服的概念。“漢服”在典籍中雖時有出現,但人們的解讀隨語境而變,圍繞漢服概念的疑惑、誤區仍然不少,因此有必要對漢服概念進行全面而詳細的考察和論述。目前常見對漢服的詳細定義中,有幾個大體類似的版本:
?
2005年8月張夢玥《漢服略考》:
?
漢民族傳統服飾(簡稱“漢服”),主要是指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這近四千年中,在華夏民族(漢后又稱漢民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和裝飾體系;或者說“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是從夏商周到明朝,在“華夏-漢”民族主體人群所穿著的服飾為基礎上,自然發展演變形成的具有明顯獨特風格的一系列服飾的總體集合。[1]
?
2008年周星《新唐裝、漢服與漢服運動》:
?
所謂“漢服”,在目前所知的漢語文獻中,也有幾層意思:一是指中國歷史上漢朝的服裝;二是指華夏族、漢人或漢民族的“民族服裝”;第三種意見則是把“漢服”視為漢族的服裝,但同時又認為只有它才是能夠代表中國的“華服”或中國人的“民族服裝”。[2]
?
2009年楊娜《漢服運動大事件記二次稿》:
?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漢民族服飾文化復興研究,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征,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3]
?
2010年山東大學鮑懷敏《漢民族服飾文化復興研究》:
?
按照現代漢服復興運動中有關于漢服定義的理解,是指從西周到明朝(約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十七世紀中葉)這近三千年歷史中,在華夏民族(漢后又稱漢民族)的主流社會,以華夏文化為背景通過傳承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本民族風貌,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飾品的民族服飾體系。[4]
?
2012年王芙蓉《“漢服運動”研究》:
?
漢民族的傳統服飾主要是指約從公元前21世紀在至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漢民族文化為基礎,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文化風貌性格,區別于其它民族的傳統服裝的裝飾體系。[5]
?
維基百科“漢服”詞條定義:
?
漢服,即漢族傳統民族服飾、又稱漢衣冠、華夏衣冠、漢裝、華服、唐服、衣裳,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公元17世紀中葉)這近四千年中,以漢族(及漢族的前身華夏族)的禮儀文化為基礎,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它民族傳統服裝的服裝體系。[6]
?
百度百科“漢服”詞條定義:
?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至明末(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7]
?
2.2、修正漢服的概念定義可以看出,目前社會上漢服的定義和詮釋,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
其一是將漢服存在時間表述為黃帝時期至明末,因此這種定義并未涵括辛亥革命前后曾零星和短暫出現的漢服,特別是21世紀所爆發的漢服復興運動。當代漢服已經出現在中國社會各行各業,穿著漢服已經成為一種媒體界“見怪不怪”、文化界必不可少的現象,因此這種定義不利將漢服從“古裝”概念中分離。
?
其二是有些定義將漢服概念一分為二,亦表示漢朝服飾。一方面,在古代“漢服”“漢衣冠”“華服”等多表示漢族衣冠、中國衣冠,而用來指代漢朝衣服的并不多(后文詳述);另一方面,這不利于強調漢服的民族屬性和傳承意義,在當代幾乎所有的漢服復興者都不承認“漢朝服裝”的含義,并對媒體常將漢服稱為“漢朝服裝”或“古裝”的錯誤報道感到不滿。
?
因此,筆者曾將以上漢服定義修改為“古代漢服”(由于“現代漢服”的概念和體系構建涉及服飾學術和社會心理問題,不在本文研究范圍),而在2013年楊娜主編的《漢服運動大事記2013版》中,漢服的時間屬性已有補充:
?
漢服,即漢族傳統民族服飾,又稱漢衣冠、華夏衣冠、漢裝、華服、唐服、衣裳,是從黃帝即位(約公元前2698年)至今四千多年中,以漢族的禮儀文化為基礎,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獨特華夏民族文化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傳統服裝的服裝體系。在清代,漢服因為滿清推行 以前(含明朝,約黃帝時期至公元十七世紀中葉五千年),在以華夏(漢朝之后又稱漢)族居住區及其周邊地區,以華夏(漢)民族演化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為基礎,通過自然演化和傳承形成的、表現民族性格與特征的、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服飾的傳統服飾體系;或者說,漢服是在歷史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的、以上溯炎黃,下至宋明的華夏(漢)文化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自然發展演變而成的而來的、體現民族性格與特征的一系列服飾的總體集合。
[2]周星:《新唐裝、漢服與漢服運動——21世紀初葉中國有關“民族服裝”的新動態》,《開放時代》2008年第3期。2008年蔣玉秋等編著的《漢服》中對漢服定義的介紹除無第三種外與此類似。見:蔣玉秋、王藝璇、陳峰編著:《漢服》,青島出版社2008年,第3頁。
[3]楊娜(蘭芷芳兮)編著:《漢服運動大事件記(二次稿)》,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960754.html,2009年11月,第5頁
[4]除此之外,目前所見另2篇碩士學位論文中的漢服定義:
?
2011年西南大學周海華《大學生對漢服的內隱態度研究》:
?
漢服,即“漢民族”的“民族服飾”,是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到明代,在歷史傳統、文化環境中,按照我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審美理想,結合經濟條件和生產水平,創造出來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服飾。(漢服吧鑰匙,2010)
?
2011年山東大學左娜《“漢服”的形制特征與審美意蘊研究》:
?
“漢服”即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民族傳統服飾”(ChineseHancosfame)的簡稱,亦有人稱之為“華服”、“國服”。它主要指從夏商周三代到明王朝的近四千年中,以漢民族文化為基礎而自然演化形成的具有漢民族文化風格、區別于其他民族服裝的服飾體系。“漢服”不僅僅是漢民族服飾的特定稱謂,“漢服”也是以漢族為主的華夏民族服飾的簡稱。
?
2012年陜西師范大學房媛《漢服運動研究》:
?
“漢服”是指:“從服飾制度萌芽的殷商時期,直至宋明時期在歷史的傳承斷代中漢族民眾所一直堅持的,并在當代努力自發重拾與復歸的中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此服飾以交領、右枉、束腰,用繩帶系結為主要特征”。
[5]王芙蓉:《“漢服運動”研究》,《服飾導刊》2012年第2期
[6]維基百科:“漢服”詞條定義,2013年10月21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6%9C%8D
[7]百度百科:“漢服”詞條定義,2013年10月21日,http://baike.baidu.com/view/4514.htm
[8]楊娜(蘭芷芳兮)主編:《漢服運動大事記2013版》,http://wenku.baidu.com/view/c6aa8e0c4b35eefdc8d333a1.html,2013年10月15日,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