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離開俗世三百多年,如今回來真的也需要漫長的時間沉淀。在各個民族習以為常的服裝中不存在的問題,常常困擾眾多的漢服愛好者。比如形制,比如影視裝,影樓裝等問題。
漢服離開俗世三百多年,如今回來真的也需要漫長的時間沉淀。在各個民族習以為常的服裝中不存在的問題,常常困擾眾多的漢服愛好者。比如形制,比如影視裝,影樓裝等問題。這類問題的首先凸顯,無疑是因為年代久遠沒有人進行形制的統一,也是因為最初的復興其實是類似cosplay的一種行為,所以開始矯枉過正,過分強調形制,而卻因循守舊,將歷史倒退。
如果沒有長期積累的文化傳承,不懂得衣服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一切就是cosplay,一張皮而已。
而漢服如今需要有的文化內涵,不是幾千年前的所有的文化內涵,應該是留下符合今天的歷史潮流的精華的文化內涵。與世界有共性,于今天有個性的文化內涵。
首先,即便是當今的社會,著裝也是有正裝,便裝之分的。漢服如今也應該是。蟒袍,龍袍,官服,誥命服,如今只能是cosplay。或許細節可以入漢元素時裝,但是在漢服體系里早已經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存在也只有作為cosplay而已。
如果你要漢服出去,首先你要明白去的場合是否正式,而你選的漢服是否符合這個場合,我經常看到,在公園里的出游,有人穿的太正式,而頭發卻不對,參加正式的宴會有人卻白衣素服,是古代的便服,顯然大家覺得穿個漢服就好了,根本不考慮很多細節,這就是典型的cosplay穿衣法。即便是你的形制是對的,但是對于服裝基本禮儀功能卻仍是未能領會。
有些漢服愛好者喜歡蟒服,飛魚服,誥命衣服。你可曾看到過日本人隨便穿過神職人員的衣服和皇室盛裝,或者已經只留在歷史劇里的大臣衣服?所以與身份不符的穿著就是cosplay。
如今的漢服應該理解當時每個朝代的形制,也應該根據今天的人的穿衣習慣進行改良。劃出正裝與便裝的區別,知道古人幾歲為止可以批發,幾歲以上都需盤發,什么場合需要盤發正裝。盤發是正事場合的禮儀,披發而滿頭金釵的大概就是cosplay 的設計了。我想古人是沒有的,今天的世界禮儀里也是沒有的。
漢服的恢復不應注重和古人一樣的復制,而應該懂得今天的應用,尤其是符合今天禮節場合的應用。不然連最基本的服裝文化都沒有,漢服如何傳承,一直盯著古人的貴族衣服,龍袍,官服,是不是有問題。我想大家都應該去想一想,不是衣服裁剪制作的形制對就可以的,過去身份的象征的功能才是最大的。而今天,適當的場合穿適當的衣服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穿著古人的官服,龍袍“狐假虎威”,也不要粗布藍衫跑去參加宴會。不要披發還滿頭金釵,也不要盤發帶鳳冠,這些都不和時宜。
我覺得細心觀察今天日本的 著裝,我們可以一起好好想想漢服的著裝,也想想如何接地氣的傳承下去。不要再覺得只要古代墳墓里有,形制就是對的,你就可以理直氣壯的什么場合都去穿。這樣只能暴露你連最基本的適當的衣服出席適當的場合這種禮節也并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