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千年時光,凝聚了一個民族的氣魄。五年漢服,?匯聚了一場華夏同袍的盛宴!
千年時光,凝聚了一個民族的氣魄。
五年漢服, 匯聚了一場華夏同袍的盛宴!
本屆西塘漢服文化周圓滿落幕已有近一個月,或許沒有人比我們這些陪伴它五年之久不離不棄的人,更為驕傲。從一開始小小的初心,到2013年5月的發布會,再到后來的一步步實現,西塘各領導一直以來對傳統文化的支持,發起人方文山及各負責人的四處奔波,才有今時今日的相遇。
等待總是長久,越接近越擔憂,每天開不完的會議,凌晨才關上辦公的燈,都是我們一直以來為漢服文化周所做準備。
記得當我們走在回旅舍的清凈小道上,那時古鎮已經安靜得沒有一點聲音,但即使昏睡朦朧,我們仍期盼著新一天的黎明。直到四方各地的人相繼來到這里,看到漢服,看到我們在等你。
回望往昔,第一屆鄉飲酒禮,我們在世界紀錄上留下了足跡;第二屆朝代嘉年華,漢服“新四美”驚艷古今;第三屆我們加入了傳統弓箭,首創全國漢服射箭賽事;第四屆與臺灣霹靂布袋戲團隊強強聯合,推出“漢服霹靂”;第五屆開放活動實名制名額,一周破萬人報名……
漢服歌曲《漢服青史》一年一年被傳唱,漢服文化周系列書籍陸續出版,漢服微視頻、漢服網劇等新的宣傳形式不斷推出……我們每一步的前進,都在慢慢的讓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推廣的微小薪火,突破時間與空間的糾葛,接繼相傳。
回首歷屆漢服文化周,精彩歷歷在目。思緒穿過每一年被舉杯歡呼聲擁嚷的主舞臺,向光芒四聚、人頭攢動的水上舞臺前進,走過中國風市集,路過年年祭祀的七老爺廟,看長長的河道上傳統昏禮(婚禮)在慶賀聲中進行,那來來往往的同袍正在這里相會行禮;西園那邊的霹靂布袋戲還在熱烈演出,國學好好玩、生活四藝和Q版漢服漫畫展覽處游客絡繹不絕,還有那邊的鎧甲展也正煥發著昔日英杰的光輝痕跡……
在這所有的光景倒帶后,我看到臨時輪崗下來的志愿者同袍正在幕后小憩,他們幾人蓋著一件漢服外套,滿臉疲憊,卻笑著、聊著,眼睛里煥發著某種相似的神采,我又想起“同袍”的本意就是戰友,我們何嘗不是為了漢服文化的未來而“戰”呢?
當我們的口頭相約,變成西塘古鎮的萬人歡聚,這份情感也隨著時間的累積慢慢變成相互的鼓舞和不遠千里赴約的默契。
很多人都知道,無論我們做過什么,也許只會在手冊上留下名字,但這些“名字”更多的是希望:能為漢服做點什么。
于是我們手拉著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用年輕的姿態來張揚,并鼓舞今后的人一起攜手努力,為傳統文化、為漢服禮儀及中華傳統服飾文化而付出、而辛苦。
我們來自四面八方,我們都不是專業演員,我們每一位志愿者臺前幕后的付出,都是基于那顆真誠的、為傳播漢服文化而努力的心。有些人也許不認同、不理解,但我們用時間和成績來證明,我們歡迎不一樣的聲音來了解我們、加入我們,我們愿意一起努力、一起改進、一起逆著蜚言前行。
感謝這六百多位來自全國各地自費前來參與活動服務并且為此而努力著的志愿者們,你們是最棒的!感謝活動開辦2日參與人數就逾4萬的漢服文化的愛好者們!感謝遠從海外而來的為漢服吶喊助威的嘉賓及朋友們!感謝支持中華傳統文化的贊助商以及我們親愛的戰略合作伙伴們!
這一篇發自肺腑的竊竊私語,或被而后推送的各類信息埋沒,或只是我們一方的心聲和主張,但我們希望你能看到、希望每一個在漢服文化周留下記憶的人看到。每一年,這一場盛會,都是為了你我相遇而點亮的祝福。那一聲聲掌聲,雖說是給舞臺、給活動,也成為我們給自己的鼓舞,成為這個時代的漢服故事的歡呼和鼓勵。五年西塘,五年漢服,感恩你我,感恩每一位在其中傾注了汗水與眼淚的你們,感恩每一個奔走辛勞的日日夜夜。在謝幕時,請優雅的鞠躬,感謝當時那個自己,感謝你們,在西塘,有你我漢服的故事![五年漢服,感謝有你]
據官方數據顯示,文化周前期在線上微店推出0.01元預售門票,累計有15200人進行實名登記報名;依據西塘旅游景區統計,第五屆西塘漢服文化周活動開始兩天,實名制穿漢服登記入園游客量就達40618人次,4天的游客量更是高達157326人次;微博超級話題#漢服#閱讀量9億,#漢服美少女# 話題閱讀量增長1.1億,3萬人線上參與票選四美;映客直播四日累計觀看人數達到167萬人,還登上斗魚直播pc端和手機端的首頁推薦;另有網易專題推薦、鳳凰新聞專訪,環球時報整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