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下的華夏兒女都對漢服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這是為什么呢?
天下的華夏兒女都對漢服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這是為什么呢?
漢服讓我們驕傲。漢服一脈傳承,五千年不斷,千萬里江山皆存有其最典型的風格制式,本身就是世界服飾史上的一大奇跡。漢族服飾在人類歷史上創造空前絕后的工藝水平,更是華夏的驕傲。
漢服令我們團結。漢服有著與華夏文明同樣悠久的歷史,而華夏族人,將其視為其民族祖先黃帝所制,是本民族文明的象征,也是區別于他族的標志,歷來就有“齊民心,別夷狄”的作用,發展至今演變成了“愛我中華”的共同情懷。
漢服令我們懂禮。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詞。《周易•系辭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周公制周禮而治天下,被儒家尊為圣人。周禮通過《儀禮》、《周禮》、《禮記》的服章和儀式表現出來,因而衣冠、禮儀往往用來代指文明,漢服是禮儀的載體。中國重禮儀,重衣冠,“親被王教,自屬中國,衣冠威儀,習俗孝悌,居身禮義,故謂之中國”,不但有先圣哲人的典籍論著,更反映在傳統中國的方方面面,衣冠文明與華夏文化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比如現在的戲劇影視等的服裝,就可窺見一斑。
漢服令我們寬容。當人們穿上漢服,自然就會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由此可見,漢服里蘊涵著相當的文化內涵,受“儒、道、墨、法”等縱橫諸家的哲學思想,倫理道德的影響充分在服飾里體現出來。追求平和自然,與世無爭,寬厚仁愛的境界,塑造了“漢服”天人合一,飄逸灑脫的風格。“漢服”也體現出穿著者的寬大,隨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氣度。
漢服是神圣的。漢服在歷史沉浮中的經歷,與華夏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命脈相牽,中國又稱“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就與漢服有關。《尚書正義》注:“冕服采章曰華,大國曰夏。”這種痛與愛的強烈感情是精神層次上的,帶有神圣性與理想性,是可以超越世俗,跨越時代的情感,更非一般世俗之情可以相比擬!“中國者,聰明睿知之所居也。萬物財用之所聚也,賢圣之所教也,仁義之所施也,詩書禮樂之所用也。”漢服是中華民族的衣冠,華夏兒女精神氣節的凝集;深深植根于中國歷史文化,尤如華夏兒女之發膚,相連于華夏兒女之血脈心靈。
漢服是文藝的。漢服今天出奇地收到年輕人的追捧,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她很文藝。漢服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最早的漢服最能體現這一風格: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形制雖然簡單,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樣,神采殊異,可塑性很強。我們現在雖然不能見到這種服裝的千姿百態的原型,但我們還是可以從漢代的帛畫和魏晉隋唐遺留下的一些人物畫中窺其神貌之一。形制簡單的漢服附著在不同體態的人物身上頓時具有了一種鮮活的生命力,線條柔美流暢,令人浮想聯翩。樸素平易的裝束反而給他們增添了一種天然的風韻。漢服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喜歡漢服的你,可以任性留言,向大家分享你喜歡漢服的一萬個理由,更多人們為什么喜歡的十萬個理由,跟緊華夏漢服社的步伐,咱們還會繼續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