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謂“時尚”?——流行、潮流、現代、后現代、非主流等等,果真如此?“時尚”這個詞似乎跟“漢服”沒關系,其實不然
何謂“時尚”?——流行、潮流、現代、后現代、非主流等等,果真如此?“時尚”這個詞似乎跟“漢服”沒關系,其實不然......
很多人總是問我妝該怎么化,頭發該怎么做才適合漢服。每每遇到這樣的問題,我也總是一臉的迷茫,我該怎么去回答。關于“適合漢服”這四個字眼,先前沒有人總結過到底該是個什么樣的標準。其實真的需要定一個“標準”嗎?我在思考這個問題。
“時尚”這個詞似乎跟“漢服”沒關系,其實錯了。何謂“時尚”?——流行、潮流、現代、后現代、非主流等等,果真如此?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對于“時尚”這個詞的概念往往是模糊化了,沒有真正地去理解它。非要這么復雜地去定義嗎?很簡單,什么是“時尚”,適合自己的就是“時尚”——不適合那就別扭了,你能講那是美嗎——適合,看著舒服,能讓人眼睛一亮,那么它勢必會引領潮流。所以我們不要在講“傳統”的時候,丟棄“時尚”,盲目地認為這兩種概念是敵對的,水火不容的。
有人問古代有時尚嗎?當然有,每個時代都有時尚,我們今天看到的壁畫雕塑等都是歷史長河中的時尚。只不過我們現在生活在遠離傳統的環境中,滿目的現代化事物,所以一葉障目,一時地認為現代社會是如此的不堪,然而素不知,這些軟性的東西是要靠自己去發掘的,并不是張望著別人來創造什么。我記得有一個娛樂節目中,一個著名的時尚界人物說:“明年流行什么,后年流行什么,關鍵在于設計師,他想要什么流行就會叫什么流行。”所以事在人為。
漢服也有時尚,跟漢服搭配的當然也有時尚。很多人不要認為時尚就是妖魔化,什么稀奇古怪,什么別出心裁,那是完全在歪解“時尚”。美好的配色、美好的花紋、美好的細節處理、美好的配飾等等,其目的就是使穿這身衣服的人美麗和諧,也就是說適合,適合了那么就是時尚的體現。
很多人都挺喜歡那幾個復原的作品的,但是我不得不告訴那些可愛的朋友們:這只是一場精神的盛宴,并不是家常便飯。復古是一種膜拜,而不是去推廣。你可以將這些曾經流行在古代社會里的妝容搬進攝影棚,搬進劇院,但是搬進生活這是理想主義在作祟。唯一可行的,只能修改,或是加入現代元素,這是沒辦法的事,時代在發展,審美是日新月異的。
復古,其實可以區分兩個概念: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前,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很多人會搞不懂,為什么要這么去區分,從化妝師的角度講,在化妝界所說的復古,指的是電影流行過的,比如赫本、比如阮玲玉。那么以第二次工業革命為分水嶺,不難看出兩個復古的不同含義:一個是純中國的,一個是中西合璧的。純中國的復古,那是一種不為人知的歷史地再現,因為誰都沒有親眼瞧見過那樣的妝容,多的只是從古畫上、泥塑上看到的,但是這些不能百分百地保證中國古代的妝面就是這樣的,藝術品只是藝術家的藝術手法的表現物,既然是藝術手法,那么或多或少都融入了藝術家個人的主觀思想在里面,特別是畫,中國向來是寫意藝術,不像西方的寫實藝術能比較真實地記錄,這就讓人很頭痛了。
我們對待復古,只能說是一種藝術地再現,而并不是去普及。體驗與嘗試結合學習,但并不代表著一定要去推廣——這是一種藝術——一場精神的盛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