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廣傳統文化是高慧工作生活中的很大一組成部分,每次端午,他們都會組織很多的創意體驗活動,除了包粽子、觀競渡,還有很多現在已經很少再被提及的活動:配香、掛五色、吃五黃、刺五毒等。
圖上就是我們今天的采訪對象——高慧。
推廣傳統文化是高慧工作生活中的很大一組成部分,每次端午,他們都會組織很多的創意體驗活動,除了包粽子、觀競渡,還有很多現在已經很少再被提及的活動:配香、掛五色、吃五黃、刺五毒等。
高慧是一個漢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及致力推廣者,她說自己在生活中,只要條件允許,一般都會穿著漢服。像我們穿時裝是日常一樣,她穿漢服才是自己的日常。
“漢服圈”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圈?
而我們一上來就討論了一下關于這個“圈子”的問題。
我問高慧說能不能把你們叫做“漢服圈”呢,高慧溫和但堅定地跟我說,他們一般是不會講“漢服圈”這個概念的。
當我們講某個“圈”的時候,通常就會有個“進圈”“退圈”的問題,“但我們作為漢族人的話,你生來就是漢族人,那你一輩子都是漢族人,就不涉及到‘退圈’的問題了。”
高慧表示,如果在國內有人喜歡穿 哦,漢服常服穿法和配時裝穿法↑)
雖然這樣說,但身為現代人的我(們),穿慣了T恤短褲,不免對長裙長袍的傳統漢服有些望而生畏,尤其是夏天時候。
和我的擔憂不同,高慧反而覺得,有時候漢服常服穿起來比普通時裝還要舒服得多,因為多數傳統的漢服都是棉麻質地,吸汗強,又寬松,并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么悶熱。
高慧說自己今天就是穿著漢服常服踩著單車來上班的,寬松的裙擺把該蓋住的地方都蓋住了,輕薄長袖的上衣還能當成防曬衣來使用,她覺得異常方便。
為什么要大規模推廣漢服?
高慧現在也在為傳統文化做著一些策劃推廣的工作,她說覺得做漢服推廣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放眼到國際舞臺上,很多國家,例如日本和韓國,都會有自己的代表服飾,而小到國內的56個民族,各個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但漢族是沒有很統一的服裝的。要說是旗袍吧,也不合適,因為旗袍畢竟是旗裝改良過來。
這種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文化斷層了。
高慧說我們現在有時候真的是太過于熱衷去過一些西方的節日了,反而不重視我們自身的傳統節日。她提到了之前韓國將端午節申遺引起國內反對熱潮的事,說實際上我們也應該反思,是不是也有我們自己的原因,是不是我們有時候也太不重視自己的文化傳承,太沒有民族自信了。
不過說到現在人們對漢服的接受程度,高慧覺得情況相對幾年前已經要好很多了,如果從市場來側面觀察的話,也可以發現,很多專門賣漢服的店鋪,其實銷量都相當不錯。
我問高慧將來有什么打算,她思考了好一會,回答我說其實覺得現在就已經很不錯了,在現有的基礎上做扎實,提高體驗感,其實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