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記者從臺州市攝影市場了解到,這幾年,在臺州,古風攝影迎來新熱潮,盡管一整套古風拍攝下來,花費起碼上千塊,仍然不乏市場。
上千元的漢服約拍最受歡迎
唯美光影,精致構圖,工筆畫般的風姿。
“咔嚓咔嚓”聲中,古色古香的瞬間被定格了下來。
近日,記者從臺州市攝影市場了解到,這幾年,在臺州,古風攝影迎來新熱潮,盡管一整套古風拍攝下來,花費起碼上千塊,仍然不乏市場。
古風攝影的回歸,喚醒了現(xiàn)代人對中式之美的渴望,傳統(tǒng)中式美學正在復蘇。
“私人訂制”貴很多,卻更受追捧
“你們能拍漢服寫真的嗎?一整套拍攝下來多少錢?包括造型、化妝嗎?”3月16日下午兩點半,盡管外面陰雨綿綿,在臺州椒江老糧坊的一家工作室里,就老板和記者交談的幾十分鐘里,就有三四位客人進店咨詢約拍。
2009年,王威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漢服 “沉迷者”開了這家工作室。一開始,工作室主要定位,就是賣漢服和古風首飾,并且推廣傳統(tǒng)文化。
在營業(yè)中,他發(fā)現(xiàn)很多人買了在這些服裝和首飾后,第一反應就是拍拍拍。
“那我為什么不干脆發(fā)展古風攝影業(yè)務呢。畢竟,攝影和大眾生活更接近,尤其是愛美的女孩子,對它的接受度就更高了。”王威說,通過攝影吸引了人流之后,也反哺了工作室的其他業(yè)務。“很多人因為古風攝影,接觸到漢服,喜歡上傳統(tǒng)首飾,并且喜歡上了傳統(tǒng)文化”。
“目前,工作室最受歡迎的,還是私人定制的漢服約拍。漢服,其實是一種泛指,它指的是中國漢族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我們會根據(jù)顧客的個人特點和氣質,選取合適的服飾以及場景,拍出古色古香的照片。”王威說,這幾年來,古風攝影訂單,已經占了工作室總訂單的七八成,成了王威和小伙伴收入的主要來源。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臺州,這樣的古風攝影約拍已越來也越多,幾乎每個攝影工作室和大小影樓都有推出古風攝影套餐——漢服、旗袍、民國風……價格從500元到3000元都有,差別巨大。
花幾百或者上千元,拍套漢服寫真已成新時尚
“穿上漢服后,在古色古香的地方,拍出來的照片,很有一番古典韻味,有一種穿越到古代的感覺,就像是變成了另外一個的我。”前來咨詢拍照的張立,摸著工作室門口的紅色漢服袍,一臉憧憬。
“古風攝影的照片,一般都有一個主題。你看,我這次拍的就是‘大唐榮耀’主題的,梳起雙環(huán)垂髻,點上菱形的花鈿,頓時覺得自己就是美美的沈珍珠了啊。”正在化妝的劉雪說,這和平常我們拍出來的照片,在美感覺上完全不一樣,光是看看照片,就覺得很有故事。
記者了解到,相比影樓幾百塊就能搞定的“古風套裝”,私人定制動輒上千,卻更受消費者追捧。
仙居一家工作室攝影師東杰告訴我們,在拍古風攝影時,他們會根據(jù)客人的要求進行私人定制,提前構思好拍攝風格,挑選好服裝道具以及場景。
“來約拍的客人,一般都會有自己想要拍攝的古裝風格,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的想法,變成現(xiàn)實。當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的成本就會增高,收費自然也會貴一些。不過,雖然貴,但是選擇私人定制的顧客反而更多。”
不僅拍攝風格要因人而異、私人訂制,就連在模特的妝容以及搭配的首飾上也得進行定制。
“任何一件古裝,它都代表著一個年代,有著時代的印記,所以配合著妝容也會有不一樣,為了搭配拍攝,還有客人專門定制首飾,這也是一筆收入。”四海同塵合伙人馮秋霞談到,先不說別的,單單一個小小的唇妝,種類也異常豐富,僅晚唐三十多年時間里,唇式就出現(xiàn)了17種之多,圓形、心形、鞍形……
“必須要根據(jù)拍攝涉及到的年代去選擇搭配妝容,否則要是格格不入的話,會讓懂的人笑掉大牙,因此私人定制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尊重。”馮秋霞說。
“沉浸式”古風拍攝,很帶感地過把“主角”癮
項悠悠,是臺州學院文學院的一名學生,同時也是一名古風攝影愛好者。
因為長相身材好,加上自己的興趣,經常被朋友推薦,以模特身份去接拍各類古風攝影。
“我很愛拍照,高中就經常自費找微博上小有名氣的獨立攝影師拍,也會為了拍照跑去外地,比如杭州就去過好幾次。在臺州,現(xiàn)在古風拍攝也很多了,價格上比杭州親民些。800元起一套服裝,精修12張照片;1700起兩套,精修20張,均包造型和化妝,一般都在這個價位。” 項悠悠透露。
項悠悠告訴記者,之所以自己堅持古風攝影,“沉浸式”拍攝意境特別讓人享受。每次正式開展約拍前,攝影師都會做大量的工作,會根據(jù)拍攝主題,結合形象氣質、動作偏好,進行個人造型設計。
正式拍攝的時候,也會給自己虛擬一個情境,引導著慢慢進入情境中,去釋放自己的情緒。
“就像上次‘橫刀志’漢服主題拍攝,攝影師就告訴我,讓我想象自己就是一名非常帥氣的女俠客,手握一把長劍,仗劍行千里。忘掉自我,自由發(fā)揮,然后他會去抓拍我的神態(tài)。我覺得這樣的‘沉浸式’拍攝特別帶感,每次都能讓我過把‘主角’癮。”說著,項悠悠非要給記者演示一下拍照時拿著長劍的帥氣姿勢。
原本,在記者看來,20多歲的小年輕,才應該是古風攝影的主流人群,其實不然。
在臺州經濟開發(fā)區(qū)一家名為“禧古裝”古風攝影店,湊巧碰到一位50多歲的王阿姨,正在向店員咨詢如何拍攝唐裝。
王阿姨告訴記者,自己和老伴原先都是越劇演員,現(xiàn)在退休了,但是對古裝還是很感興趣,唯一能記錄的就只有通過拍照了。
“來拍古裝的各個年齡段都有,不要以為只有小年輕愛拍,很多歲數(shù)大一點反而更喜歡拍古裝類的,可能是感覺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回歸,又或是有種回到過去紀念的味道在吧。”“禧古裝”的化妝師李艷萍說。
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古風攝影雖然小眾,而如今,已經悄悄在大眾心中扎根。這一陣古風已經吹到各個不同年齡層次中,像項悠悠的小年輕也好,亦或是王阿姨,古風攝影,不再屬于某個特定的群體。
臺州的古風攝影 正在“發(fā)燒”
記者:您覺得現(xiàn)在臺州這邊攝影發(fā)展得怎么樣?近幾年來,有沒有一些新變化?
臺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孫敏:攝影最大的一個功能就是記錄。近年來,臺州攝影越來越注重對“鄉(xiāng)愁”的注重,倡導創(chuàng)作本土化,呈現(xiàn)專題化,通過攝影將我們臺州的民風民俗完整地進行記錄跟保存下來。
記者:您覺得近幾年來,攝影拍攝的風格、題材上有沒有一些新變化呢?
孫敏:這個跟整個攝影發(fā)展的潮流、發(fā)展脈絡有很大的關系,當下攝影慢慢跟國際接軌,一句話:跨界融合,多元表達。現(xiàn)在不單單保持著原來的傳統(tǒng)影像記錄,而是表達更加多元化了,比如傳達出來的當代觀念的一些變化。攝影也和美術、書法融合在一起,也是一個重要趨勢。
記者:古風攝影中涉及到的傳統(tǒng)文化回歸,您怎么看?
孫敏:古風攝影,其實就是對傳統(tǒng)元素的再挖掘和再記錄。近年來的趨向表現(xiàn)看,從題材上,大家更加注意去挖掘古風類攝影,但是從表現(xiàn)的風格、方法上,更加多元化了,加入了很多時代元素,比如影像語言不再單一。
任何一門藝術都需要一個根,那就是傳統(tǒng)文化。沒根肯定不行,但是光光抱著根,也不會進步,必須要去繼承和發(fā)揚這個根基。攝影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就是這樣,評價一個攝影作品,我看重的是它的創(chuàng)造力,對傳統(tǒng)文化的突破創(chuàng)新,通過一張照片,我能看到照片背后這個作者的創(chuàng)造能力,而不是表面上的好看不好看。
記者:您覺得現(xiàn)在的古風攝影發(fā)展得怎么樣,它的前景如何?
孫敏:古風攝影,在臺州其實還是處于初級階段,一種“攝影發(fā)燒”階段。社會不管怎么變,有兩種東西不會變,一是人的情感,二是人與自然、傳統(tǒng)的關系。
而古風攝影恰恰在傳達這兩樣,所以我很看好,健康的古風攝影一定會走得更長更遠。但是一些故弄玄虛的古風攝影,我是不贊成的。未來的古風攝影,重點在內在文化情感的傳遞,將真情實感融入到古風影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