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泰,字子安,是一名有著“中國情結”的年輕美國男孩。2011年的時候,子安君接觸到漢服,迄今為止,已經是一個蓄發六年的“漢服日常黨”。
一位中國人身著西裝行走于西方世界,這早已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了。一位中國人身著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服行走于自己這片華夏土地,卻會引起眾人側目、不解;而當一位西方人穿著漢服行走于中國各地山川,大家早已“驚掉了下巴”。What? Why?!
今天,我們的微訪談邀來了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癡迷的“漢服愛好者”—Tyler Jackson Vipperman. 中文名劉泰,字子安,是一名有著“中國情結”的年輕美國男孩。2011年的時候,子安君接觸到漢服,迄今為止,已經是一個蓄發六年的“漢服日常黨”。
在我的印象中,外國男孩都很活潑健談,然而見面的第一眼,皮膚白皙微微泛紅,眉眼輪廓深邃的他梳著發髻,一襲淡藍道袍,我下意識地揮手跟他們打招呼,子安君卻起身站得筆直,端端正正的給我們行了個大揖禮。坐著的時候也是,正襟危坐,文質彬彬。
對于中國的一些傳統禮儀,他竟運用得如此自然,瞬間,讓我覺得自慚形穢,小編也是時常穿漢服,但也還是無奈于各種社會認知和壓力沒有他那份自信、大方。覺得他就是為漢文化而生,這一刻讓我覺得他不是位外邦友人,而是一位多年未見的故友、久違的同袍……
說起為什么給自己取名“劉泰”,他說他喜歡劉這個姓氏,劉在漢代是一個大姓,而“泰”,有穩重,安寧的意思。
子安君講述,當他還是一名高中生的時候,偶然在圖書館看到一本中國書籍,從此開啟了他了解中國,認識漢服的大門,這本書,正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
書籍,是人的精神食糧。一本真正的好書,它能給予人無窮的力量。可以穿越時間、穿透空間,讓他與中國,與中國傳統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更進一步探究華夏文明魅力,他還會經常在圖書館找一些英文版的中國書籍,比如《論語》、《禮記》等儒學著作自學研讀。隨著越走越深,華夏這片土地令其無限向往。隨后就來到了中國,走訪了很多地方,四川、湖北、江蘇等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積淀的地方。
我想能夠對《紅樓夢》感興趣的男生,也一定也有著細膩的情感,果不其然,舉止安靜沉穩,說話輕聲細語的子安君,也更偏向于喜歡素凈儒雅的漢服。
從聊天當中,我們了解到他不僅對漢服情有獨鐘,還略懂中國武術,他的日常歌單中幾乎清一色的中國傳統古琴曲、箏曲。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子安君尤其喜歡喝茶。
在他看來,品茶的過程安靜淡然,一杯色澤澄明的茶湯仿佛包羅萬象,在品茶的過程,似乎也想象自己置身于那個有著千年文明的中國古代。他很享受這一份寧靜平和。
在中國學習到的各種傳統文化知識,他不僅身體力行,還樂于跟同樣喜歡的人分享,盡管家人有時候不理解他,但他倔強的說,只要他自己喜歡就好。
是啊,能夠找到一樣自己喜歡并且愿意堅持的愛好并不容易。喜歡,就堅持,人生,到底還是自己的。
當他還在美國的時候,他沒有遇見過一個穿漢服的本國人。然后他會在網絡上關注一些關于漢服的平臺、論壇,直到在中國,他才知道有這樣的一群人,同樣熱愛漢服并且身體力行傳播著傳統文化,這群人我們統稱為“同袍”。從此,他就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同袍”。
談及漢服對子安君帶來的影響,他說只有穿上漢服,他才覺得舒服自在,并且,也只有漢服能最能體現中華禮儀的精氣神。抬手揮袖間,溫文爾雅,儼然謙謙君子一般,不正是這個禮儀之邦所應展現的。
漢服,不僅是一件衣服,更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只有深入了解了,才能感受到漢服獨特的魅力,解讀這一件件衣服背后蘊含著的時代寓意,也就會有更多像子安君這樣的外國友人對漢文化如此喜愛著迷。
我也真心希望以后“一位西方友人,穿著漢服行走于中國”也是一件平常的事。近五個世紀以來,我們早已習慣了被“西化”,不自覺的認為這是一種“現代化”、“時尚”, 當傳統來臨我們卻覺得如此陌生,忘記了她應有的模樣。“入中國則中國之”的文化自信早被我們遺忘在歷史中。
穿漢服,最中國;穿漢服,最自信。當我們的文化逐漸自信、覺醒,華夏文明開始顯露于世,開始了“化西”的進程,你還要抱著一顆“奇怪的心”看待這個中國,這個世界么?
謝謝你,子安君。謝謝你,魅力無窮的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