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華夏民族,“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故稱夏。” 中國在清朝以前被西方稱為天生的貴族,除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外,服飾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俗話說人靠衣裳馬靠鞍,服飾對一個人的精、氣、神,以及外人對你的印象絕對重要,孔子曾說:微管仲,吾...
禁止中國傳統服裝和強迫中國人改穿滿族服裝;中國在反抗滿清侵略的過程中,全國人口從明末的1億人口減少到清初的幾千萬。從此,歷經上下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服裝——漢服,在滿清時期消失了。
于是,中國男子被迫改穿滿族的長衫、馬褂、唐裝,女子被迫改穿滿族的旗袍。而且男人還留著大辮子。自此中國人從形象上進入蠻夷狀態。
滿清朝服飾和發髻使人的精氣神大打折扣。
2:推翻滿清后,為什么沒能恢復中華傳統服飾?
孫中山打著“驅除韃虜,還我中華”的口號,推翻了滿清,雖然剪掉了大辮子,脫掉了馬褂,但因為長期被西方侵略欺壓,全民崇洋媚外,因此并沒有恢復中華傳統服飾,而是服飾西化。
以至于今天的中國人大部分不知道中華傳統服飾是什么,而把滿清朝的旗袍馬褂當作傳統的民族服飾,現今的中國人基本不知道中華傳統服飾有多美!
3:漢服能使中國人的精、氣、神大幅提高!
中國人穿漢服、束發髻,非常能體現精、氣、神,就像老外穿西服一樣,漢服能把中國人的精、氣、神提高一個等級,老外穿漢服就不行。
漢服小孩穿之活潑,青年穿之瀟灑,中年人穿之儒雅莊重,老年人穿之仙風道骨,當然若有相應的發式和胡須就最完美了。
而且男子發髻在用力盤擰的過程中,也是對頭部穴位的按摩,不信大家試試,你把頭發盤到頭頂后,立刻神清氣爽,精神狀態也好。
4:對漢服的誤解
很多人會說,在現今的社會穿漢服不適合、不方便,這種想法是對漢服不了解所致。中國古代幾千年也需要生活、工作、騎馬、打仗,在三百六十行的工種中,漢服一點也不累贅,因為漢服除了“正裝”還有“短打”。
5:一個民族的服飾對一個民族的形象極其重要!
前兩天看了老電影《五朵金花》,白族的服飾就很美,相信很多人都會有此感覺,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暗暗隱藏著對當時漢族的諷刺,里面只有兩個漢人,身著西化服飾,與白族的傳統服飾一比,形象立刻大打折扣,而且一個人還大腹便便,西化服飾一點都不能遮掩這個缺陷。
拋棄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中國人只講政治,反倒是白族秉承了漢人的傳統文化,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內皆兄弟,大家有時間可以看看這個老電影,導演雖然是漢人,但他絕對是在諷刺當今的漢人。不過漢文君在網上只找到了前半部分,也不知道后面的部分為什么沒有了。這部電影在當時被香港評為內地最美的電影。
現今的中國,用政治取代了文化,一切都是政治正確,不講人品,拋棄了中華傳統文化,整個社會素質大幅降低,而拋棄了中華傳統服飾,形象上也大打折扣。
希望中華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服飾能慢慢恢復,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后最終還是要享受文化,沒有好的文化是不會有凝聚力的,也不會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