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許多壁畫已經脫落,從剩下的作品看,可以得出結論:墓主人生前是一位貴婦。
四十多年前,考古隊員在禮泉縣煙霞鄉(xiāng)張家山村北面的山梁上,發(fā)掘了一座唐代墓葬。這座墓葬封土高7米,有一個殘存的石羊在墓道西側,看起來非常可憐。昭陵墓葬,封土前一般都有石刻、墓碑,石羊的出現(xiàn),說明這座墓葬不是沒有這些物件,而是因為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被破壞了,原來還是有的。
不進墓道,光從外部分析,就可以認為墓主人的地位非同一般。九嵕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宮所在,距離他玄宮越近的陪葬墓,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往往越高。像韋貴妃墓,長樂公主墓、新城公主墓,都在李世民玄宮附近。這座墓葬距離九嵕山五公里,比那些嬪妃、嫡出公主要遠一些,但是比房玄齡、李靖等功臣要近上許多。說明墓主人的身份介于兩者之間,既不是至親,但也不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功臣,會是誰呢?
持扇侍女壁畫 挖開塵封多年的泥土,就可以進入墓葬了。這座墓葬和其他唐代貴族墓一樣,由墓道、過洞、天井、壁龕、甬道、墓室組成,墓道兩側的墻壁上,都繪有壁畫,這是墓主人生前情況的反映,也是后人了解唐代上層社會的一扇窗口。雖然許多壁畫已經脫落,從剩下的作品看,可以得出結論:墓主人生前是一位貴婦。 何以見得呢? 在第一個天井的西側墻壁上有列戟圖,門列棨戟在當時是地位的象征,地位越高的,數(shù)量就越多,比如皇宮前面是二十四根,東宮前面是十八根,西側的壁畫上有六根,再加上東壁的六根,就是十二根,一品是十六根,二品是十四根,十二根可以對應三品。再從壁畫上的人物看,有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的仕女,穿男裝、女裝的都有,說明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墓主到底在哪呢?肯定是棺槨里,棺槨一般放在棺床上,整個墓室的最深處。可惜的是,棺床上的石板已經被人為撬起,墓室中到處都是斷裂的磚塊。很明顯,這座墓葬已經被盜墓賊光顧過了。在棺床上,考古人員找到了一些棺木的朽塊,還有部分衣物的殘跡,墓主人呢?只見有零星的骨頭散落在地面上。什么榮華富貴,什么永垂不朽,到頭上都是一場空。墓主人到底是誰呢?幸好,在斷磚附近上找到了墓志銘。上面寫著:“大唐故邳國夫人段氏墓志銘”。 兩個重要信息:段氏,邳國夫人。初唐時期,姓段的貴族女子,史書好像真沒記載過。既然有邳國夫人,當然有邳國公了,誰是邳國公呢?史書記載,貞觀十三年,長孫皇后的族叔長孫順德改封為邳國公。再看墓志銘的內容,段氏的確嫁入了長孫家,“年甫十八,歸于長孫氏”,但不是嫁給長孫順德,而是長孫順德的兒子,順德死了,他的兒子繼承了爵位,成為邳國公,段氏不就成了邳國夫人。 細讀墓志銘,發(fā)現(xiàn)段氏的父母都不是一般人,她之所以能夠成為上流社會的貴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出生好、會投胎。段氏名蕳璧,字蕓娘,因為性別的原因,史書一般是不會細寫女性名諱的,就算是墓志銘,有些也是如此,比如新城公主墓志,上面就寫“公主諱字”,沒有透露具體姓名。段氏墓志比較實在,告訴我們她就叫段蕳璧,祖籍遼西令支。爺爺叫段文振,北周驃騎大將軍,隋兵部尚書,新陽縣公,屬于軍界大佬;父親段綸,更了不起了,唐高祖李淵之婿、尚書右仆射、北平襄侯。
壁畫侍女圖 對于段文振的生平事跡,《隋書》有明確記載。將門出身的他,從小膽略過人,力氣很大,是個做將軍的好材料,可以說完全繼承了父祖優(yōu)良的基因。周武帝攻打北齊的晉陽城,段文振身先士卒,拿著武器搶先登上城樓,把敵將抓起來。他一輩子久經沙場,打的基本都是勝仗。除了北齊,還干過南陳、突厥、吐谷渾、嘉州獠,可謂戰(zhàn)功卓著。隋煬帝非常賞識他,提拔為兵部尚書,一起攻打吐谷渾和高句麗。后來進軍遼東的時候,段文振去世了,楊廣追封他為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北平侯,謚號襄。所以段蕳璧墓志銘中爺爺?shù)墓俾殻际窃谒宄〉玫摹?段文振生育能力特別強,有十個兒子,段蕳璧的爸爸段綸就是其中之一。大業(yè)末年,李淵在汾晉起兵攻打關中,段綸曾聚眾響應,幫助李家父子打下了長安城。后來他又被派往巴蜀,參與招撫工作。李世民上臺后,段綸還當過工部尚書這樣的高官。段蕳璧的媽媽來頭也不小,墓志銘作者驕傲地寫著:“公主即高祖武皇帝之第四女,太宗文皇帝之同氣姊”,李淵的四女,李世民的四姐,高密公主,下嫁給了段綸,生下了寶貝女兒段蕳璧。據(jù)墓志記載,公主對女兒非常疼愛,“鐘愛夫人,有兼諸子”。 雖然出生在貴族家庭,段蕳璧沒有驕奢淫逸,她對詩詞比較喜歡。“雖班昭之知禮,蔡琰之工書, 辛英之識機, 謝韞之持論, 校其優(yōu)劣, 曾何足云”,甚至把她和班昭、蔡文姬等四位才女進行對比,這明顯是溢美之詞了,謝道韞等人在歷史上非常出名,段蕳璧真沒有多少人聽說過。寫墓志的人為了安撫家屬,夸大了其詞,給死者臉上貼了不少金。十八歲那年,段蕳璧出嫁了,丈夫是長孫順德的兒子,也算門當戶對,強強聯(lián)合,在當時不足為奇。由于婆家的原因,段蕳璧也成了邳國夫人。 盡管老天爺賜予段氏良好的出生,不用靠自己努力,就可以享受榮華富貴、錦衣玉食。然而,上天并沒有給她安排美妙的結局。貞觀十六年,段綸去世,段蕳璧失去了父親,這一年,她二十六歲。永徽二年四月四日,段蕳璧罹患惡疾,看見家人紛紛落淚,她明白了,和父親重逢的日子不遠了,在長安城的頒政里,一個三十五歲的貴族女人離開了這個世界。高密公主痛失愛女,哭的死去活來;她的丈夫中年喪妻,只能悲嘆命運的無情。 段蕳璧生前對父親很有感情,常常去墳前祭奠。朝廷就下旨,允許她葬在段綸墓旁。四年后,高密公主也奔赴黃泉,追隨她的老公、女兒去了。她曾留下遺言:“吾葬必令墓向東, 以望獻陵, 冀不忘孝也”。就是說墓道口的方向,要對著高祖李淵的獻陵,表示自己的孝心。這句話說明她的墓不在獻陵,很有可能就在丈夫、女兒的附近。
壁畫 總體來說,段蕳璧的一生非常平淡,沒有什么歷史功績,也沒有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簡簡單單,過完了三十多年的人生。如果不是考古人員打開了這座墓葬,我們真的不大可能知道,在一千多年前的上流社會,還有這樣一位貴婦。她的出生實在是太好了,富二代是贏在起跑線上,段蕳璧連跑都不用跑,直接站在了終點。她的生活,是無數(shù)人奮斗一輩子也無法企及的,但也因為時代的限制,讓她難有作為。同樣的身份,要是晚出生一千多年,沒準就完全不一樣了。 “徒滋瓊草, 委韶令而莫駐; 空積神香, 送芳魂而遂遠。”貧窮也好,富貴也罷,人生總有盡頭。年輕的時候感覺很漫長,臨終的時候又感覺很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