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洗漱用物拾遺——“古人用什么洗頭?”
0、皂角 ——小白們都知道
之所以編號為第0個而不是第1個,就因為它是現(xiàn)代人剩下的那點可憐傳統(tǒng)知識中最基礎(chǔ)的。又稱皂莢。把皂莢剝開,內(nèi)表面是柔柔滑滑的一層物質(zhì)可以刮下來,也可直接整體碾碎,泡水,濾汁,就是純天然無副作用的洗頭液啦。完全不用擔心有什么XX化工物致癌。
我小時媽媽都采皂角來給我洗過頭,可是有親身經(jīng)歷的哦!比化學(xué)洗發(fā)劑泡泡少——甚至沒有,有股天然的淡香。
1、木槿葉 ——傳說效果非常好!
在某些地方的七夕傳說里提到用槿樹葉洗頭,就是木槿的葉子。查到的最詳細的一個資料是講浙江永嘉縣烏牛鎮(zhèn)蘆池村流傳著一種古老的民間洗發(fā)方法:人們用一種溫州話叫做“菜園籬”的植物葉子來洗頭。他們先把葉子揉一揉,再用溫水沖泡,然后將葉子去掉,用留下來的汁液洗發(fā),洗后的頭發(fā)變得烏黑、柔軟。這種菜園籬就是木槿,作者還作了實驗證明頭發(fā)洗得光滑柔順,并附得一個結(jié)論是不能煮沸了再洗,因為會破壞里面的蛋白質(zhì)成分。
我查了一下木槿的資料,原來木槿花含肥皂草甙,系一種黃酮甙,并含異牡荊素。此外,尚含有皂甙及粘液質(zhì)。根含鞣質(zhì)和粘液質(zhì)。種子含脂肪油。是合適洗發(fā)的東東呀。
2、XX加上草木灰 ——去污能力更佳!
這里的XX可以是木槿葉或者皂角等。農(nóng)村有種土方子:春季的稻草灰去污效果非常好,以前的人們還常常用它來洗頭發(fā)。前文資料的作者同樣做實驗驗證,結(jié)果稻草灰的濃度宜適中,稻草灰水與木槿洗發(fā)液的比例為1∶3,洗發(fā)效果好,去污效果增強。
在成分上分析,草木灰含碳酸鉀有去污能力,至少我還知道民間有用草木灰兌水來洗床單的。另外草木灰還能入藥,《本經(jīng)》:“味辛,微溫。”入肝,腎二經(jīng),可治大骨節(jié)病,蝕癰疽惡肉。分冬灰、桑灰等等。
由此推而廣之,除稻草灰外,其它適宜的草木燒成灰也能發(fā)揮清潔功能,若是香型草木呢?
3、柏葉、桃枝 ——又一對七夕洗頭寶
柏葉,就是側(cè)柏樹的葉子,葉扁而側(cè)生。性善,微溫,能涼血、止血、去風(fēng)、理濕、輕身、益氣,使人增強抵抗寒暑的能力。可生肌,是治療婦女崩漏和吐脈的重要藥物。桃枝,能祛除邪惡之氣,解蟲毒,止腹痛,除疫癘,治黃疸,蝕瘡殺蟲。.
熬煎柏葉,取其汁來涂抹頭發(fā),可黑潤發(fā)須。如果不生頭發(fā),將柏葉陰干研磨成末,以麻油和成糊狀,涂抹于頭上,即可生發(fā)。如果頭發(fā)呈黃紅色,可用生柏葉末一升,豬油一斤,和成藥丸,彈子大小,洗發(fā)時,用布包裹藥丸一顆,放在糖水中,待藥丸化開后用以洗發(fā),一個月之后,頭發(fā)就會變得烏黑潤澤。
古時湖南江漸一帶在七夕時,婦女大多采摘柏葉桃枝,用以煎湯洗發(fā)。因夏季天氣干燥,洗物易干,用它洗發(fā)就會清爽潤滑,不垢不膩。黎明時候,旭日初照,涼風(fēng)習(xí)習(xí),采摘尤為便利。所以民間大多有七月七女子們采摘柏葉的盛大景象。
4、面湯 ——有些歧義哦
這個無詳考證,如果是指煮面條后的湯,想來如果做實驗一定要沖干凈,而且不浪費嗎?
但“面湯”在古代還有一個意思是“洗臉的熱水”。宋吳自牧《夢粱錄·天曉諸人出市》:“又有浴堂門賣面湯者,有浮鋪早賣湯藥二陳湯,及調(diào)氣降氣并丸劑安養(yǎng)元氣者。”《水滸傳》第八回:“收拾睡到四更,同店人都未起。薛霸起來燒了面湯,安排打火做飯吃。”《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只見天然就拿著面湯進來,叫:‘奶奶,面湯在這里。’ 賽兒脫了上蓋衣服,洗了面,梳了頭。”可惜沒查到精制的養(yǎng)生面湯加的什么料,是不是也用來洗頭。
5、淘米水 ——簡單合理又普遍
不少地方大概都有這種說法,淘米水很適合用來洗白白哦。我的切身體驗是淘米水清潔器具效果不錯,天然中性無刺激,又含維生素,用來洗頭自然沒問題。古人還用它來洗臉,清潔又護膚。
6、潘或稷 ——更加豐富
比淘米水多了一道煮的工序,但不能簡單理解成米湯哦。又稱“潘”,或“稷”,包括用栗黍之類煮成的汁水。需要燒熱的同時洗。如《左傳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
詳細考察后我找到更深的內(nèi)容。《禮記·玉藻》詳細描寫了貴族大夫的洗發(fā)雅情:“沐稷而靧梁,櫛用椫櫛,發(fā)晞用象櫛。進禨進羞,工乃升歌”。以我淺薄的古文能力且作闡釋:沐=洗發(fā),靧=詳洗面(簡洗面稱為盥),洗發(fā)以稷谷之類的潘汁,同時洗面以高梁之類的潘汁(或有并列通用之意)連胡須都一起清洗順滑。剔垢時以比較堅硬的白理木制的梳子,待發(fā)干燥后再以象牙制的梳細細通理,避免傷發(fā)。洗沐完畢喝杯小酒,配以豆子之類的下酒小菜,樂工們升堂以琴瑟而歌。全程舒爽通泰,補氣益神,此樂何極!
7、豆花水 ——不是用來喝的
把做成水豆腐后的水用壇子裝起來,那些水是做水豆腐的必備品,好象就是兌制好豆花后其余清澈微黃的液體。等第二次做水豆腐成功后,就有了更多的那種水,然后就把那些水煮熱來洗頭。它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堿份,能起到止癢的作用。
8、茵樨香 ——古老不詳原料
“靈帝宮人以茵樨香煮湯沐發(fā)”(《拾遺記》),茵樨香,是古代出產(chǎn)于西域的一種香,煮湯以洗發(fā),一定光亮而香烈。可惜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原料了。“樨香”拆字單解即桂花香,原料或許與桂有關(guān)?
9、脂麻葉 ——疑為芝麻葉?
“脂麻葉,湯浸涎出,婦人用梳頭沐發(fā)去虱”(《家塾事親》)。這個脂麻葉是什么呢?我想它即是芝麻葉吧。因為芝麻味甘,性平,能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對枯發(fā)、早白發(fā)確實有裨益。
《本草易讀》一書中曾提到:黑芝麻,白發(fā)令黑,九蒸曬、棗肉丸服。是說把黑芝麻,蒸過之后曬過,反覆九次,再連同黑棗肉混合成藥丸狀服用,有助白發(fā)變黑,因人體質(zhì)而異。
于是我愈發(fā)相信脂麻葉指的就是芝麻葉了。芝麻葉還可入食。
10、蘭葉 ——護發(fā)美發(fā)
“江南婦女采蘭葉置發(fā)中,令頭不脂”(《經(jīng)驗方》)。蘭可是很多洗沐用品中都常見的哦,單獨的功效主要是護理大過洗滌,想脫污的話要綜合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