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元節這三天,無論是王公貴族、平民百姓、文人士子、和尚道士、倡優藝伎、良家婦女,在街頭可以“無問貴賤、男女混雜、緇素不分”地盡情玩樂,暫時忘卻日子過得有多艱難辛苦,拋開一切煩惱和不如意,享受節日狂歡的自由。
其實對于地廣人稀、平時生活節奏緩慢的唐朝人來說,“擠”也是 一種難得的樂趣呢。上元節這三天,無論是王公貴族、平民百姓、文人士子、和尚道士、倡優藝伎、良家婦女,在街頭可以“無問貴賤、男女混雜、緇素不分”地盡情玩樂,暫時忘卻日子過得有多艱難辛苦,拋開一切煩惱和不如意,享受節日狂歡的自由。
您也跟著人流在街上走動,左顧右盼地欣賞一番吧。您希望能看到什么樣的美景呢? LED霓虹燈?占據大幅天空的激光投影?對不起,沒有,您有本事您得先在唐朝建發電廠做電燈……想看萬千星彩直沖云霄的焰火晚會?對不起,也沒有,使用火藥的煙花鞭炮得宋朝才出現,唐朝只有把竹子扔進火堆里聽響的“爆竹”。唐朝的“花燈”,也只有老老實實用油脂木材點燃火制成的那種古老燈具,不過,各式各樣的組合造型同樣使它們具有強烈炫目令人稱奇迷醉的感染力。
您走到安福門外,可能會看到一個巨大的燈輪,高達二十丈,上面纏繞著五顏六色的絲綢錦緞,用黃金白銀做裝飾,燈輪懸掛花燈五萬盞,如同彩云繽紛、霞光萬道的花樹一般。這還不算完,燈輪下面還有數千名身穿錦繡羅綺華服、滿頭珠翠、脂粉香氣襲人的宮女,以及長安城內普通人家的婦女千余人,都聚集在這里日夜輪流歌舞,三天三夜不停歇。
有人寫詩:“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再往前走,您又看見了一座“燈樓”,通體都是用絲織品做的,高達一百五十尺,寬達二十間架,燈樓上懸掛著珠玉、金銀穗,微風吹來,金玉錚錚作響。燈上又繪龍鳳虎豹,呈騰躍狀,栩栩如生。那邊又有一架“百枝燈樹”,高八十尺,巨大的樹形燈托本身也安放在高岡上,點燃以后,一百里范圍內都能遠遠望見它,光明奪目。
這些巨型燈輪、燈樓、燈樹下面,都有樂舞百戲,成千上萬的宮廷藝人和民間的歌舞從業者及愛好者,在輝煌如晝的燈光下載歌載舞。有那愛面子的,傾家蕩產也要在這一夜大出風頭,一副花冠、一條霞帔就值萬錢,美女通身上下的裝飾至少需要三十萬錢,其奢侈富麗可想而知。
除了婦女歌舞,附近各地的樂隊也來湊熱鬧比勝負。樂工們坐在牛車上吹拉彈唱招搖過市,都是身穿錦繡華裳,連挽車的牛都披虎皮,或者裝飾成犀牛、大象。另有各種雜技百戲藝人,在花燈旁邊跑旱船、走繩索、吞鋼劍、口吐蓮花、摔跤相撲、舞馬斗雞、拔河鉆火圈……總之當時市面上流行的娛樂活動一應俱全,誰也不肯落下。所以這幾天晚上出來游玩的人,除了看燈以外,更多的是看人,特別是歌舞雜技隊里那些年輕漂亮的姑娘,更會吸引浮薄浪蕩子們的目光。所謂“月下多游騎,燈前饒看人。歡樂無窮已,歌舞達明晨” 。
唱啞了,走累了,您是不是想找個地方歇歇腳,再潤潤嗓子補充補充體力?說實話,唐朝的普通大街邊小攤小販不算多,市井經濟的繁華程度跟后世不能比。不過在上元節這三天,既然城管“放夜”,您這個有經濟頭腦的穿越者,完全可以試領風氣之先,找個合適地方擺攤叫賣“啤酒飲料礦泉水”嘛。既然大家都玩得這么瘋狂,肯定有很多人體力透支肚內空空,沒準兒您能從擺小食攤開始白手起家創業,成為有唐一代的著名富豪大賈呢。
您問唐朝人在上元節最喜歡吃的食物是什么?唔,很遺憾地告訴您,那種在熱湯里煮熟的白白軟軟黏黏的糯米“元宵”,或者叫“湯圓”,恐怕還沒出現。這種食品有確切記載要到宋朝了,當時也不叫“元宵”“湯圓”,而叫“浮圓子”。順便說,元宵節往花燈上掛謎語、大家一起“猜燈謎”的習俗,也是到宋代才有明確記載,您在唐朝恐怕見不到。
不過沒關系,雖然沒有煮的湯圓,但我心寬體胖口味重的唐朝人民,卻已經習慣在上元節這天吃“油炸元宵”了!
但是呢,如果您在街頭支起個食攤,吆喝叫賣“油炸元宵香又甜”,八成沒啥人能聽明白您這賣的是啥,因為唐朝人管這種食物叫“焦糙”“焦圈”或者“粉果”。來來,我教您制作方法,并不太困難。
首先調好元宵餡,五仁干果還是咸肉鮮菜自便;然后準備面粉和水,和出軟軟爛爛的面皮(這跟現代元宵用米粉做皮不一樣)。支起一口大 鍋燒水,取一點兒元宵餡兒握在手心里,伸進爛面中團團攪動捏合,捏到面皮包住焰兒,用力,五指縫里各漏出一團小湯圓。用工具把這些小面湯圓刮下來,丟進大鍋用水煮熟。
旁邊再準備一口油鍋,鍋下用木炭生起旺火,鍋里放一二斗食用油,最好是芝麻油。等油燒熱以后,把煮熟的小湯圓搜起來,丟到油鍋里煎炸,等油沸騰個三五回,就能撈起來開賣啦!這時候“焦糙”表面金黃酥脆,內餡兒滾熱燙口,咬開香氣撲鼻,對于飯食里很少能見到油星兒的普通 貧苦大眾來說,真是人間美味啊!
如果您在長安燈市上支起這么一個焦糙食攤來現做現賣,光憑那一陣陣的濃郁香味,就能引來大批顧客了。如果您能再亮出嗓子高聲吆喝叫賣,那會更加桃花朵朵開財源滾滾來。您問怎么吆喝?唉,這還用我教嗎?其頭吆喝什么詞兒都不要緊,因為那種熱鬧嘈雜的環境里,基本上也沒人能聽清您在喊些什么。只要嗓子夠粗音量夠大,氣勢夠足, 能把過路人都嚇一踉頭就行了。
比如說吧,現代最流行熱鬧的吆喝段子,您稍改幾個字照搬過去試試:“只要九九八,焦圈帶回家!不是三四千,不是一兩千,真的只要九九八!你還等什么?你還猶豫什么?趕快來嘗嘗吧!八星八箭工藝,九大主流口味!真的表面有芝麻哦!只要九九八!馬上掏錢來買吧!不要三四千,也不要一兩千,只要九九八!九九八你買不來吃虧,九九八 你買不來上當……”
當然改段子也要有分寸,像上次我公司接待的一位穿越客,賣焦圈喊得上癮了,順嘴把下面這段也喊出來,結果沒等喊完就被金吾衛士們架走去喝茶啦。“大唐長安唐明皇!開元天寶四十年太平天子李隆基老年癡呆了!王八蛋唐玄宗,吃喝嫖賭,敗光了一百多年江山,帶著他的兒媳婦跑了!我們沒有辦法,拆皇宮劈木柴炸焦圈來賣抵工資!原價都是一百多、兩百多、三百多的大份焦圈,現在全部只賣二十塊!統統二十塊!李隆基王八蛋!你不是人!老百姓辛辛苦苦養你們李家一百多年,你卷包扒灰跑了!你還我們太平日子,你還我們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