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個時期從夏至周,這時生息活動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各部落或部落聯盟先后紛紛解體,在階級和國家出現的歷史條件下,夏民族、商民族、周民族、楚民族、越民族也先后相繼崛起。
先談一談漢民族的起源線索。歷史是多樣性的統一。泱泱漢民族的起源不是單元的而是多元的,所以把漢民族的起源僅僅歸結于某一個“集團”或“部落聯盟”或“部族” 的觀點都是錯誤的,這不僅因為其不符合歷史事實,而且其方法論也是錯誤的。
根據中國歷史發展的實際,漢民族自古以來就勞動、生息、繁衍在東臨太平洋;西接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南連云貴高原;北靠蒙古高原,其間黃河和長江自西向東橫穿而過的一個獨立封閉的地理環境中,因此,遠古時代凡在這個地理范圍內活動過的人們共同體大多有可能成為漢民族的源。事實上,在黃河和長江這兩個搖籃里育成的漢民族的起源確實是多元的,其基本線索有兩個主源:炎黃和東夷;三個支源:苗蠻、戎狄和百越。
漢民族的形成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從夏至周,這時生息活動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各部落或部落聯盟先后紛紛解體,在階級和國家出現的歷史條件下,夏民族、商民族、周民族、楚民族、越民族也先后相繼崛起。
第二個時期從春秋至秦,這時出現了各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潮流,春秋時華夏民碑初步鑄成,戰國時華夏民族發展成秦、楚、齊、燕、趙五大支系,秦始皇統一六國時華夏民族統―。
第三個時期從秦至西漢,這時華夏民族發展、轉化成了漢民族。
在封建社會時期,漢民族的發展還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這時北方少數民族人主中原被漢民族同化,漢民族又大量南移同化了南方部分少數民族,由于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結果,形成了漢民族文化史上的一個高峰——唐文化。
第二個階段從宋遼夏金元至明清,這時不僅繼續出現漢民族大量同化北方少數民族的情況,而且由于民族斗爭的激烈,也是漢民族的民族自我意識大增長的時期。
總之,漢民族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不斷吸收、同化其他民族成分,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