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子,是中國古代春秋末期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或聃(因而人稱老聃),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人。
1、《易經》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最早是由伏羲創制(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伏羲所創的八卦稱之為“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以后,又有神農作《連山易》,軒轅黃帝作《歸藏易》,殷商末年出現了《周易》。由此可見,《易經》這部哲學經典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三位偉大始祖伏羲、神農、軒轅黃帝共同開創完成的。
老子,是中國古代春秋末期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或聃(因而人稱老聃),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人。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始祖,著有《道德經》。老子的《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共81章。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老子的《道德經》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中醫是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醫一般是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中醫也稱為漢醫。
“中醫學”之中包涵“中藥學”,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的傳說,因此,中藥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農時代,中藥的鼻祖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神農。中醫的理論基礎和源泉就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
中華衣裝,也稱華夏衣冠,也就是“漢服”。漢服,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征,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而做出發明絲綢(養蠶繅絲織綢)這一偉大貢獻的發明家,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
在5000多年以前,勤勞、智慧、聰明的嫘祖就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技術)。嫘祖作為中華第一夫人,與黃帝并列為“人文初祖”。嫘祖被譽為“人文女祖”。嫘祖為人類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被后世尊為“先蠶”,享譽海外。
茶葉的種植培育加工制作技術、茶葉的飲用和茶文化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是世界茶葉的祖國,這是世界公認的。茶,是中華民族的國飲。
飲茶、種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國。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說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農時代,中國就發現了茶葉,并且知道了茶葉具有神奇的藥用作用。
瓷器的制做技藝、景泰藍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中國發明的瓷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偉大貢獻。中國號稱“瓷之國”,中國所制造的精美的瓷器,為全世界人民所喜愛。中國是瓷器的發源地,中國被譽為是“瓷器之國”。中國的瓷器制造技術傳到世界各國,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也博得了“世界瓷國”稱號
國畫,是中國漢族傳統繪畫形式。國畫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
國畫是我國傳統繪畫(區別于“西洋畫”),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
中國的文字(漢字)起源,歷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軒轅黃帝時代,文字開始出現。傳說軒轅黃帝命令大臣倉頡造字,倉頡就發明創造了文字。
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后人尊為文字始祖。中國的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展、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保存和傳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績。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古琴,也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代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余年.
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于堯舜時期。琴的創制者有“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說,可以看出,古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圍棋是一種古老的智力游戲,起源于中國。圍棋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圍棋是中國“五帝”之一的堯帝發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圍棋最早被稱為 “弈”或“棋”。后來,有人根據下棋時黑白雙方總是互相攻擊,互相包圍的特點,稱“下棋”是“圍棋”。這樣,“圍棋”作為一個專用名詞就固定下來。圍棋屬 “中國古代四大藝術”(琴棋書畫)的“四藝”之一。“琴棋書畫”之“棋”,指的就是圍棋。
中國古代的“文房四寶”一般是指:筆、墨、紙、硯這四種用具。文房,也就是書房。筆、墨、紙、硯這四種基本用具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人們通常把它們稱之為“文房四寶”。
在“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中,最出名的、最好的、質量最優的當屬:湖筆、徽墨、宣紙、端硯。因此,“文房四寶”一詞也可以是專指湖筆、徽墨、宣紙、端硯。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也是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產生于中國東漢時期,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
道教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扎根于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并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的創立者為張道陵,張道陵原名張陵。張道陵是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的第八世后代。張道陵創立了道教門派之一的“正一道”(即“天師道”);因此,張道陵也被尊“張天師”。
中國建筑一般指漢式建筑,是以斗拱和屋檐為最大特點,配以園林、庭院營造出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懷。
因為古代中國冊封體制的關系,中國境內少數民族的建筑形式、韓國建筑、日本建筑、越南建筑統稱為中國系建筑。
武術: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現代漢語詞典》)武術又稱國術或武藝,中國傳統體育項目。
其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昆劇,又名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產生于江蘇昆山一帶。昆劇誕生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
昆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際(14世紀中葉)即產生于江蘇昆山一帶。“昆山腔”屬明代四大聲腔之一。
中國烹飪(中國菜):中國各地區、各民族各種菜肴的總稱。具有歷史悠久、技術精湛、品類豐富、流派眾多、風格獨特的特點,是中國烹飪數千年發展的結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中國八大菜系:粵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川菜、閩菜、魯菜。中國節日飲食文化:春節吃餃子,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
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流傳的一種游戲。夏歷的三月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得即興賦詩并取杯飲酒。
曲水流觴這種游戲非常古老,有數千年的歷史。晉代有名的大書法家王羲之所書的流傳千古的書法作品“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記錄的就是在浙江紹興蘭亭一帶進行曲水流觴游戲的過程。
中國結,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
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真正成為流傳于民間的藝術,當代多用來室內裝飾、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