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穿一襲廣袖長裙, 鬢發間一朵素色山茶,一支白玉步搖,款款而立,更顯女兒娉婷,這是漢服。著一襲蟹青色掐腰長袍,簪一支木紋素簪,顧盼生姿,優雅而拘禮,這是旗袍。中國傳統服飾之美,美在鏡花水月、美在華彩霓裳、美在大氣磅礴、也美在內斂婉約。衣食...
穿一襲廣袖長裙, 鬢發間一朵素色山茶,一支白玉步搖,款款而立,更顯女兒娉婷,這是漢服。
著一襲蟹青色掐腰長袍,簪一支木紋素簪,顧盼生姿,優雅而拘禮,這是旗袍。
中國傳統服飾之美,美在鏡花水月、美在華彩霓裳、美在大氣磅礴、也美在內斂婉約。
衣食住行之中,著裝被列在日常生活的首位,從來都是不簡單的。
從最初保暖、遮體的實用功能,到象征身份、階層的社會功能,再到自由個性的當代表達,在服飾上,人們對美的追求從來都不曾缺少。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服飾上留下了寶貴的遺產,中國服飾自古多元且文化深厚。
而如今,在服飾穿著已然全球化的是時代里,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卻略有抬頭,并在一定的文化圈里盛行。《身穿漢服,清明詠柳》《百人著漢服舉辦祭孔大典》《漢服祭祀,再現千年清明遺風》……從中國傳統節日里,各地媒體的一些報道中不難看出:如今,在一些傳統節日,人們身著漢服參加一些古代的禮儀活動,已經漸漸開始形成了一種趨勢。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這句源自于《詩經》里的詩句,跨越千年,成為當今為傳統服飾文化吹響的“號角”。喜歡漢服或者旗袍的人們,以“同袍”來稱呼圈內人,他們以自身的行動來復興中華傳統服飾,復興中華傳統禮儀,這樣的自發與自覺,足矣足矣。
醉美漢服:
霓裳羽衣今猶在,
粉黛羅綺意味長。
事實上,漢服不是指“漢朝服飾”,而是泛指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漢服無論在文化藝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術劍道、音樂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服飾。在歷史的承傳與發展過程中,漢服充分展現了古人“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內涵,更是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服飾藝術的重要象征。
曉陽:90后大學生
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曲線救國”復興漢服
曉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90后“同袍”(漢服愛好者),家中收藏有多套齊胸襦裙、對襟襦裙、襖裙、 和同學出去玩,就在街上引起了一場并不愉快的小范圍的“圍觀”,路人對她的穿戴指指點點,甚至偷偷拿手機拍照。最令她詛喪的是,大部分人都不認識傳統漢服,偶有欣賞者,十有八九也會來一句“這是韓國小姐穿的吧?”,幾次下來,曉陽頓覺興味索然,心愛的漢服們被她折好放進柜子里,一年也難得拿出來穿一次了。
究其原因,曉陽承認,自己以前“穿什么衣服自己開心就好,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的想法還是太天真了,在社會對傳統服裝認知度匱乏的現在,想要無拘無束地穿自己喜歡的衣服而不去在意別人的看法,終究還是一件不太容易做到的事情。
好在從去年開始,曉陽發現現在開始流行起了“漢元素時裝”,這種時裝在繼承漢服神韻的基礎上創新出的新的服飾,不限款式,不拘一格,更加適合日常穿戴。誠然,曉陽在漢服圈的漢服愛好者們,有些消極地認為漢元素時裝的流行,消磨人們了對傳統文化的堅持。但在她看來,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漢元素時裝能用更溫和的方式,讓更多人去接受、了解傳統文化。現在,漢元素時裝已經被曉陽運用在了日常穿戴上,在穿戴漢服時裝的過程中,她也在積極地向身邊的朋友介紹、推廣漢服文化,相信通過自己的展示,能讓更多人了解、接受這種美麗的傳統服飾。
賢住:臨海漢學社發起人之一
漫漫十年復興路
道阻且長
“2005年,我買了第一件漢服,至今整整十年。我的漢服生涯和淘寶是同步的,自從有了淘寶,我在網上買的第一件東西,就是一件漢服,呃…正確的說是一件‘偽漢服’。”作為臨海漢學社發起人之一,她對漢服的癡迷可以追朔到十年前。
受父母影響,賢住自小接觸到的家庭教育是國學,她笑稱,5歲時被父母拿著“小密掃“逼著背《易經》的體驗,可不是什么人都有的。可能自小接觸國學,她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東西,就比較喜歡。說起來,對漢服的喜歡是自小就有。但是,沒地方購買,最多是去影樓拍張古裝照。
2005年,淘寶開始興起,她隨意瀏覽的時候,忽然發現居然有漢服賣,頓時興奮不已,挑了一件。盼了幾天的快遞,終于到手,拉窗簾掩門,忙不迭地穿上。
“漢服有一種很奇怪的魔力,你一穿身上,頓時覺得自己言談舉止都不一樣了,拘禮而優雅,這本就是中華傳統文化里女子的特性。”賢住說。剛開始,她只是偷偷關著門在家里穿,后來忍不住往門口站站,最后大膽地跨出家門。盡管,如她所想,自己的大膽穿著,確實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背后指指點點,拿手機偷偷拍照的是家常便飯。但再怎樣異樣的眼光,都不能澆滅她對漢服的熱愛。2008年時,因緣巧合之下結識了另外幾個喜歡漢服的朋友。她們經常聚會,喝喝下午茶,聊聊中國古典文化,大家穿著常服去,到了包廂就換成漢服,盤上發髻,茶香裊裊中,一坐一個下午。“這些人,其實是我們漢服同好者最初的圈子,大家都是古典文化的癡迷者,大家一起就經常研究傳統的漢服文化,這才漸漸明白,前面在淘寶上買的十幾件漢服,充其量只能算是‘影樓裝’。空有古裝名頭,卻并非正規形制的漢服。真正的漢服是有一定形制的,而不是現在那些古裝電視劇里那些花枝招展的樣子。”賢住說。
一提到正規的漢服、漢禮,賢住又提到最近正當紅的電視劇《瑯琊榜》,聽說劇里的服裝、禮節都非常考究,有古人之風,她還特地看了一遍,研究過。“你看,里面的服裝就很素雅,自帶水墨韻味,一點都不夸張。無論是右襟、衣袖、飾品佩戴都是符合古人習慣的,皇族就有皇族的規格,貴族就是貴族的樣子,平民就有平民的打扮,所以看起來就是很古典,很舒服。”
2012年之后,在淘寶上開始有正規的漢服出現了,雖然還充斥著影樓裝,但是真正的漢服迷們都能慧眼識珠。再后來,她感嘆于網上總是買不到形制正規又布料不錯的漢服,干脆就自己做。自己去找布料,按照出土的文物圖,古典壁畫、仕女圖里找漢服真正應該有的樣子,然后自己裁剪,縫制。
漢朝的、唐朝的、對襟的、齊胸的、交領的……家里的衣柜里,一件一件的漢服入駐,讓她逐漸淘汰了現代的服飾,直到全部被占領。如今對賢住來說,漢服才是她的日常服飾,無論出席怎樣的場合,她都是頭上一支簪子、身穿心儀的漢服去。以至于有一天,她如果穿了平常服裝去,反而會被熟悉她的朋友所奇怪。
由于將漢服當成常服來穿,賢住這個漢服迷的身份是坐實了。身邊逐漸聚集著一些和她有同好的“同袍們”。大家聊著聊著,就想著要去搞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