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縷縷馨香,傳承千年。它在馨悅中調和身心,溫潤性靈,養生開竅、益智怡情于有形無形之間,象春雨一樣滋潤著人們的心靈,是中華文化無形的脈搏。
縷縷馨香,傳承千年。它在馨悅中調和身心,溫潤性靈,養生開竅、益智怡情于有形無形之間,象春雨一樣滋潤著人們的心靈,是中華文化無形的脈搏。
中國香事是自然與人文智慧交融升華的物化體現,而香的使用形式則表現了人們對于生活情致的細微追求及心靈與文化的深層次的結合。從皇家貴胄佛法僧道,到文人墨客尋常百姓,無不與香為伴。它祛疫辟穢,清心安神,是百姓安居康體之良方;它怡情養性,是文人墨客靈感啟發之源泉;它祭天敬祖,是寄托哀敬期許美好之信使。情迷暖爐,薄霧升騰清幽數縷,曾激發多少才思暗涌,啟迪多少大智慧,又曾承載了多少世人美好的祈愿,安撫多少塵世喧囂,平添多少生活的樂趣。
人類使用香料的歷史久遠。從現有史料可知,中國用香的歷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先秦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使用各種香料以敬天祭祖表示敬意。從士大夫到普通百姓,無論男女,都有隨身佩戴香物的風氣,屈原《離騷》如此詠嘆:“扈江離與辟燕兮,紉秋蘭以為佩”。隨著香料的盛行,到了唐宋時期,人們嗜香如癖,自己識香、制香、品香、論香,將香更多地運用到生活中。文人墨客也撰寫了許多詩句,像李清照的《醉花陰》寫道“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瑞腦即是龍腦香,金獸即獸形銅香爐),短短幾句便將香與生活點滴思縷關系描寫的躍然生動。明清兩朝,用香風氣更盛,慈禧太后日常生活美妝健體之御用香方就達上百種。宮廷里各處燃有香品,專香專用。那些年代里,香深入陪伴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不顯示出香文化的獨特風韻。
到了現代,香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芬芳宜人可凈化空氣,且有安神開竅、扶正祛邪的作用,使人沉靜放松,心生歡喜。芳香養生即是指借助品香來實現身心的調養,使心情得以平靜,香氣通過人的呼吸系統刺激神經,從而調節人體的內分泌,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肌體免疫力。品香在古代備受文人雅士和貴族階級的推崇,成為人們修身養性和養生保健的好伴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香道在養生、休閑方面的作用受到當代人的廣泛關注和追捧,成為當今社會極為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
香料百科
香按成分可分為動物類、植物類、樹脂類和金石類四大類。植物類指以植物的芳香部位為原料,經過修治而成的原態香材,自然界中現已發現的香料植物有3600余種,制香常用的約為130余種。植物的根、干、莖、枝、皮、葉、花、果實或樹脂等皆可成香,例如,茉莉、熏衣草取自植物的花;豆蔻、雞舌香取自果實部;甘松、木香取自根部,檀香、沉香取自木材。動物香料多為動物體內的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約有十幾種,常用的有麝香、靈貓香、海貍香和龍涎香4種。金石類如雄黃、朱砂,樹脂類如安息香、乳香等。香藥的藥性在《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等中醫經典中都有詳細權威的界定。它們的共同具有“驅邪扶正、痛經開竅、療疾養生”的作用。如《神農本草經疏》中說“凡邪惡氣之中,人必從口鼻入。口鼻為陽明之竅,陽明虛,則惡氣易如。得芬芳清陽之氣,則惡氣除而脾胃安矣。”
常見香藥
(一)沉香:又名瓊脂、莞香;其名稱因其地域不同,結香種類不同,因而名稱不同。國產沉香主產于海南;進口沉香主產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等地。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腎、肺經
【功 效】降氣溫中,暖腎納氣。
(二)檀香:檀香木屬植物科中檀香科。主產印度東部、泰國、印尼、澳大利亞等地區,其中以印度的老山檀為上乘之品。木材極香,可制器物,亦可入藥,歷來為醫家所重視。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心、肺經
【功 效】行心溫中,開胃止痛,熏燒可殺菌消毒,驅瘟辟疫,放松效果絕佳。
(三)麝香:又名當門子、臍香。雄麝的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
【性味歸經】性辛、溫、無毒、味苦。入心、脾、肝經
【功 效】有開竅、辟穢、通絡、散淤之功能。
(四)龍腦香:梅花片腦,片腦,羯布羅香。清熱除臭,有消除體內積存食物的妙用。
【性味歸經】 辛、苦、微寒、無毒。
【功 效】芳香之氣,能辟一切邪惡,辛熱之性,能散一切風濕,故主心腹邪氣及風濕積聚也。
(五)安息香:葉廷珪《香譜》云,此乃樹脂,形色類胡桃瓤,不宜于燒,而能發眾香。
【性味歸經】辛、苦、平、無毒。
【功 效】開竅醒神,豁痰辟穢,行氣活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