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 賣杏花
八百多年前的陸游一路舟車勞頓
來到臨安
卻在江南煙雨的小閣樓里
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
和巷陌傳來的那一聲悠揚的“賣杏花”
覓得了心靈歸處的寧靜
然而,在街市的一片喧嘩之中
陸游為何偏偏注意到了賣花小販的吆喝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
恐怕還得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閑鋤明月種梅花·種花
在一片春色如許中
如果你看到挨家挨戶的花園里
都栽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
那么恭喜你已經成功地穿越到了——
宋代,一個百花爭奇斗艷的時代
天還未亮
花農們就已早早地來到花園
他們不辭辛苦地彎著腰
松土、播種、澆水......
一整套流程下來
深埋泥土的種子開始發芽,抽枝
只待明年開出美麗的花朵
便能在花市上賺個盆滿缽滿
在宋代,這樣兢兢業業種花戶不在少數
《陳州牡丹記》記載:
“園戶植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這花戶要么不種
一種就是公頃起
為了增加栽種的花卉品種
他們還發明了高超的嫁接技術
百花皆可接——
茄根上接牡丹則夏花而色紫
接桃枝于梅上則色類桃而冬花
李上接梅則香似梅而春花
投蓮的于靛甕中經年植之則花碧
用梔子水漬之則花黃
匝街羅列起香風·賣花
五花八門的種花大法
不得不歸咎于宋代興盛的花市交易
早在唐朝時富人們便已經
“千金不惜買花栽”
而到了宋代,商業經濟大肆繁榮
買花的風氣深入到了民間
挨家挨戶都開始插花、簪花、賞花......
于是,花農們日夜耕種
花商們“遍地開花”
《東京夢華錄》記錄了
北宋汴京的花市盛況:
“是月季春,萬花爛熳,
牡丹、芍藥,棣棠、木香,種種上市,
賣花者以馬頭竹藍鋪排,
歌叫之聲,清奇可聽。”
這花里胡哨的花名都能組成一段rap了
有詩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雖比不得北宋富庶
卻也偏安一隅
市民們對花的熱情有增無減
街頭巷尾莫不遍布著各異新奇的花店
賣花人天還未亮就要出門
他們將新鮮采摘的鮮花放在馬頭竹籃中
游走于街巷不知疲倦地吆喝
直至太陽下山才收攤回家
一年四季,風雨無阻
生意好時
不到下午花就被搶購一空
而一旦遇上了糟糕的天氣
花販子們便只能眼巴巴地45°仰望天空
期盼著雨過天晴
難怪陸游要將“賣花聲”寫進詩句里
江南朦朧細雨中那一抹賣花者的身影
不正是我們對于宋時溫潤生活所有的遙想嗎?
案頭屋角四時新·買花
那花香從花販的擔子上 一路飄進了尋常百姓的廳堂
文人墨客的案頭,富家小姐的閨閣
和僧侶的禪房......
人們仆前繼后地買花
只為自己的生活也能飄香四溢
有滋有味
妝鏡前是一位風華正茂的女子
她旁邊擺放著一盆潔白清逸的水仙
與花園中的梅花掩映更添一份雅趣
誰說出家人不能愛花?
一位年邁的尊者正坐于憑幾之上
他精心采摘的牡丹花束散發出的
屢屢暗香
幽繞于青燈古佛之間
蒼翠的松柏下
兩位智者正進行著一場
充滿著哲理的對話
案桌上經函與瓶梅
梅枝倒掛
將霧林山石間的絲絲禪意點到為止
探尋宋人的起居
無論是床頭還是案邊
無不遍插著花束
這些嬌艷欲滴,千姿百態的花朵
將平常的生活空間點綴地綠意盎然
深紅淺白嬌如面·插花
如何“插花”成了人們的心頭大事
宋人丘浚撰寫的《牡丹榮辱志》
專門介紹了插牡丹花的原則和方法
而李嵩的一系列花籃圖
則更為直觀地為呈現了當時宋時人們
卓絕的插花技藝與儒雅的生活格調
在一方精致編織的夏日竹籃中
盛放的大朵蜀葵為主花
梔子花、石榴花、含笑
萱草為配花簇擁周圍
花籃整體色調偏素凈典雅
猶如炎炎驕陽中一抹清透的泉水
與夏日的花籃不同
冬日的花卉則以色調艷麗的
帶葉山茶花為主花
綠萼梅、白水仙、臘梅、瑞香
等搭配綠葉依次插放
豐滿錯落的花朵綻放在萬籟俱靜的季節
讓嚴冬白雪不再單調
“多插瓶花供宴坐,為渠消受一春閑”
便是宋人們最愜意的生活
那一枚小小的花籃
盛放的何止是四季的花草葳蕤
更是那一份對于詩意的眷戀和懷想
頭上花枝照酒卮·簪花
除了插花,“簪花”也是宋代
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
無論男女老少,地位尊貴卑賤
皆以簪花為榮
宋徽宗每次出游都
“御裹小帽,簪花,乘馬”
從駕的朝臣侍衛們也紛紛效仿
“春色何須羯鼓催?君王元日領春回
芍藥牡丹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
是宋代一道獨有的風景
天子以身作則
百姓們自然緊隨其后
“雖貧者亦戴花飲酒相樂......
其價甚穹,婦人簇戴,多至七插”
大街上婦女們個個成了“花癡”
而她們飽滿的發髻
則成了供養鮮花的皿器
男子們也不甘示弱
蘇東坡的頭上插過牡丹
黃庭堅的頭上插過黃菊
邵康節的頭上插過杏花
那朵綻放在他們頭頂的“小花”
彰表著他們如女子般愛美的決心
歷來人們習慣將花的柔美、嬌艷
與女子的媚態聯系在一起
因而女子簪花是為普遍
然而在人人對“美”趨之若鶩的宋代
美的定義早已超越了階層和性別
那是一個連男子簪花也無人側目的時代
如果宋代有微信
那么,男子們的頭像應該是......
繁花落盡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
四般閑事,不許戾家”
惜花如命的宋朝人
種花,賣花,買花,插花,簪花......
一朵花的命運在它的種子落地之時
便注定了百轉千回的人生花生
大地歸于沉寂
鮮花們也隨之落土為安
它們盛極一時的生命
曾點綴了這個繁華的世間
從此以后,當我們回望宋代
能夠想起的除了
“青樓酒旗三百家”的燈紅酒綠
“煮茗燒香了歲時”的書卷飄香
總還有那市巷、回廊、檐角、門庭
看不盡的
牡丹、芍藥、棣棠、木香
酴醚、薔薇、金紗、玉繡球
小牡丹、海棠、錦李、徘徊
月季、粉團、杜鵑、寶相
千葉桃、緋桃、香梅、紫笑
長春、紫荊、金雀兒、笑靨
香蘭、水仙、映山紅......
*圖片來源:中華珍寶館及各大博物館官方網站
參考資料:
吳鉤 《風雅頌》
宋 彭乘撰 《接百花》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
宋 張邦基 《陳州牡丹記 》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
玄枵 《男子簪花:一項納入宋朝法律制度的藝術行為》
來源:公眾號“博物館丨看展覽”
微信ID:at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