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的款式眾多,隨著制定的衣冠制的發展,不同的階級也有著不同的代表服飾,而“短褐”可以說是代表著廣大平民百姓的服飾了。
短褐,又稱裋褐、短打、豎褐。這里的“短”不是長短的意思。“短”“豎”“ 裋”三字同音,都讀作“shù”。
“短”通“ 裋”,“豎”是豎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
“豎”也有童仆之意,因此“豎褐”也稱童仆之服。
“褐”:麻料、獸毛編織物。所以,短褐的原意是用粗麻或獸毛編織的粗布上衣。
短褐是漢服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款式,源于上衣下裳的古制,它是勞動人民最日常的穿著,簡約方便而又不失傳統。
短褐亦引申為貧苦人、仆役的勞作裝、便服(包括了上衣下褲)。或指地位卑下的人。到清末,短褐在小說、戲曲中稱短打。短褐上衣長度一般在臀部和膝蓋上下。
現在很多漢服同袍將短衣(短衫、短襖)叫做裋褐,其實是很不對的叫法,短打為清叫法,指短衣,并非裋褐,與漢服無關。
漢服雖然包括著短褐,但在漫長的時間流逝中,不同的朝代會根據先民的服飾進行改造,在這亙古的時光中所有的一切都在進化和改變,所以不同的朝代服飾也有著不同的名稱,但他們都根植在華夏的歷史與血脈中,無論如何變化,它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華夏文明”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江浙滬網絡推廣,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0898bike.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