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珠,清代朝服上佩帶的珠串。朝珠是清朝禮服的一種佩飾物,根據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絳色都有區別
朝珠,據說象征著四季,而朝珠的質料也不盡相同。由于清朝皇帝篤信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衛和京官等,均可佩掛朝珠物品。朝珠兩旁共附小珠三串:一邊一串,另一邊兩串,名為“紀念”; 戴法男女有別,兩串在左一串在右為男,兩串在右一串在左為女。另外有一串珠垂於背,稱背云。朝珠由108顆珠子貫穿而成,掛于頸上,垂在胸前。朝珠的質料有東珠、翡翠、瑪瑙、藍晶石、珊瑚等。每盤朝珠有四個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頭”,在背后還有一個下垂的“背云”, 在朝珠兩側,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為“記捻”。 按清朝《會典》規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掛朝珠,朝珠雖然是裝飾品,但一般官員和百姓不能隨意佩帶。對于佩帶何種質地的朝珠,也有嚴格的區分和等級規定,從官員胸前所佩帶朝珠質地的好壞,可以看出官員的品級高低來。
朝珠共有108顆,材質有東珠、翡翠、瑪瑙、藍晶石和珊瑚等等。東珠,滿語稱為“塔娜”,就是產自滿洲黑龍江、烏蘇里江、鴨綠江等流域的野生珍珠。每27顆朝珠就間隔夾入一粒顏色不同的大珠,叫“分珠”,分珠也叫“佛頭”。使其在色澤上與念珠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朝珠被“分珠”間隔成四段,就象征四季。在朝珠的兩側(胸前位置)還附有三串垂下的小珠,一邊一串,另一邊兩串,每串各10粒,叫做“記捻”。“記捻”的戴法男女有別,男性是兩串在左、一串在右;女性是兩串在右、一串在左。另外,頸后還有一串小珠或是其他寶石垂于后背,叫做“背云”。
清朝,朝珠的佩掛不可亂掛一氣,否則亂了方寸,有悖禮儀。凡事都有規矩,更何況是朝廷。對于什么人佩帶何種質地的朝珠,是有嚴格的區分和等級規定的,從官員胸前所佩戴的朝珠質地的好壞,就可以看出官員的品級高低。根據清《會典》的規定,朝珠只有皇上、皇后、妃嬪、以及文官五品和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員才可以佩戴,并且是御制的,由皇上來賞賜,一般官員和百姓不能隨意佩帶和私造。即使有些官員私底下淘到了一些珍貴稀奇的珠子,也不敢私自用來做朝珠,頂多在同僚或好友面前低調的顯擺一下,否則,頭頂上的烏紗帽難保。
前幾年,這串朝珠在拍賣會上拍出了64.96萬元的成交價。拍出如此高的價格,是文物價值和珠寶收藏價值相結合的結果。在各種清朝電視劇中,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情況。清朝的官員們都有一串朝珠,通常都掛在脖子里。朝珠的顏色、樣式都不一樣,有的貴族會用朝珠顯示自己的身份。其實清朝的朝珠有一個非常坑人的情況,清朝官員和貴族的朝珠不是朝廷佩發的,而是需要官員們自己出錢定制。在這樣的情況下,誰的家底好,自然朝珠的質量就更好。
清朝在建立的初期,各方面的規定都不完善,與明朝相比完全是草臺班子。明朝在各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包括官員的帽子等等。請注意,通過現在的畫像來看,在皇太極和順治時期,清朝的貴族和官員都沒有戴朝珠。當時,清朝還比較崇尚自己的薩滿教。但是從順治皇帝開始,康熙、雍正、乾隆等幾代皇帝都是崇尚佛教的。在各種影視劇中,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經常會拿著一串手珠。這雖然有的過頭,但也證明了當時的一些情況。
按照民間的說法,順治皇帝出家做了和尚,當然,這個說法得不到證實。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的官員們開始加掛朝珠。朝珠和佛珠一樣也是108顆,起初,朝珠沒有什么規矩,貴族和官員們亂掛一氣。清朝開始逐步完善朝珠制度,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后期,完善的朝珠制度已經形成。后妃、貴族、官員各自加掛什么朝珠,都有比較嚴格的規定??v觀中國歷史,也只有清朝官員加掛朝珠,在此之前從來沒有。
在重大儀式和日常工作中,官員和貴族們都必須加掛朝珠,而且必須戴的方方正正。在古代社會,背上一個大不敬的罪名就太不值了。順便說一句,清朝的朝珠都不是朝廷配發的,而是需要官員們自己花錢訂購。清朝的官服和朝珠一樣,都需要官員們自己想辦法訂購。那些家里有錢的官員,可以盡可能的使用上好的材料,這也是炫富的手段,只要不超過規定就行。至于那些家底薄的官員,只能訂購便宜的朝珠
有的官員實在沒錢訂購,只能去當鋪買便宜貨。清朝的官服和朝珠都能夠出售,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李衛就使用了這個辦法。那些有錢人,只要自己愿意,可以從當鋪買到全套的官服頂戴。所以說,清朝各級衙門不認穿官服的人,只認手里有沒有公文。那些有錢的貴族,一般都使用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這是為了顯示自己貴族的身份。比如乾隆后期的寵臣和珅,據說和珅有幾百串上好的朝珠,哪怕一天換一串,一年都用不完。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朝珠是中高級官員的象征。按照清朝的規定,五品以下的官員沒有資格使用朝珠。在官場上,地方上的五品基本上是知府,京城的五品則是郎中、員外郎。這已經屬于中級官員,那些知州、知縣沒有資格佩戴朝珠。從清朝的朝珠制度,作者聯想到了日本的軍刀制度。在二戰期間,日本的軍官和士官都會佩戴一把軍刀。這軍刀也不是無償佩發的,需要軍官們出錢定制。這時候就到了拼家底的時候,一些貴族出身的日本軍官,使用的軍刀非常奢華,而平民使用的軍刀也是批量制造的便宜貨,也只能說是窮富之分是不分人種和國際的了!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江浙滬網絡推廣,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0898bike.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