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統文化熱潮的掀起,更多的國人也將目光放在了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文明上,包括漢服在內的越來越多的物質文化遺產開始展現出它們獨特的魅力,在這個機械工業化的時代背景的襯托下,更顯得手工制作的溫度和情感。而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咋們中國的傳統漢服!
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最早是從深衣發展演化而來。先秦兩漢時期,人們通常用“衣冠”來指稱華夏之服。故而中國享有“衣冠古國”的美譽。漢服具備著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的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漢服”一詞,最早見于各類古籍記載,例如:《漢書》,其卷九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日:“后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馬王堆三號墓遣冊》: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等。正如胡人傳統服飾叫“胡服”,漢人傳統服飾也就有了相對應的名稱“漢服”。
因此,這一詞匯的基本內涵也固定下來,即漢族傳統服飾。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對漢人傳統服飾的稱呼,進而成為漢人自我認同的文化象征。漢服“始于黃帝,備于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過漢代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整的冠服體系,成為儒家神道設教的一部分。“乗殷之輅,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國思想的要義。因此后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
到了宋元明時期,一些異族執政者明確地用“漢服”來指稱漢人國服,如“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后,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元代修《遼史》時,甚至專門為漢人國服開辟了一個“漢服”條,分皇室朝臣祭服、朝服和常服。這里的“晉之遺制”和“漢服”都屬于儒教的周禮服制。但是,關于深衣和漢服的出現是有一個先后順序的,“深衣”是漢朝之前就已經存在的,“漢服”則是從漢朝開始才有。
歷史是一個不斷前行的進程,歷史內在產生的文明與智慧也隨之前行,在時光的洪流中不斷的進化著,就像電影《超體》中的一句臺詞:“要不要挑戰既有的法則,進化再進化,取決于我們。”所有所有的一切!都取決于我們自己!大浪淘走砂礫,留下耀眼的金塊兒。或許這才是時間所存在的真正美麗的地方。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江浙滬網絡推廣,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0898bike.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