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開始逛貼吧的玖玖在找到了不少好的文章素材的同時,也經常看到同袍們在貼吧里有一些關于漢服統一問題的討論,于是玖玖在貼吧里找了一下,給大家貼出來了一些前輩的總結。有些迷茫的袍子們可以看一看哦,說不定有助于打開思路。文章照樣會在文末給出文章鏈接,有興趣參與探討的可以搜索一下哦!
這篇文也是樓主轉載的,為了明白一點還是把原作者貼出來吧!轉自天漢,作者漢唐神韻,百里奚補充 ,以下是原文——
我們之所以要宣傳漢服,是因為她是我們民族服飾文化精華,同時也是中華文化整體的“文化符號”之一,概而言之:漢服是一種物質文化、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文化。既然漢服是民族文化遺產,那么我們在繼承時,就要先整體地加以整理和保護,然后方可言“發展”,尤其是在漢服已斷代三百六十年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下。
漢服的形制特別豐富、各代漢服風格千姿百態,這充分反映了我們祖先的偉大創造力和高度的審美智慧。一些朋友以日本、韓國民族服飾為例,片面強調民族服飾應具有比較單一的表現形式,筆者對此頗不以為然。漢服形制的多樣化、各代風格的多樣性是漢族民族服飾繁榮與豐富、民族服飾文化先進發達的充分表現。
以往有一些人甚至包括一些專家,說什么“漢族服飾各朝各代不同,風格不一,漢族沒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其實這種謬論只隱含地說出了一個歷史事實:也就是說清朝以后,漢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服飾,而不等于漢族沒有民族服飾。如果僅因為漢服的民族服飾文化太過于豐富,因此而斷定“漢族沒有民族服飾”,這種邏輯豈不是太荒謬了嗎?
基于以上理解,作者對所謂“漢服統一”問題有如下兩方面的看法:
1. 漢服作為我們民族服飾文化精髓,必須完整地予以保存,不論以什么樣的理由拋棄其中的一部分,都是對我們民族文化遺產的不負責任,既有愧于祖先,也無顏面對后世子孫。概而言之,漢服的各種形制和各代風格,是我們民族服飾文化的寶貴財富,而絕非包袱! 在繼承傳統的民族服飾文化時,需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各種形制,首先都要嚴格傳承,然后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作為民族服飾的禮服,只要形制考究,不論哪一種皆可。
2. 在目前社會對漢服接受度比較低、對漢服概念認識薄弱的現實條件下,為了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和視覺效果,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如集體性較強的成人禮、祭祀等場合,我贊成統一穿著某種形制的漢服。但不應強求,這是出于網友經濟條件、著裝身體條件各有差異這一實際考慮。而在一般性的生活場合應是豐富多彩,強求漢服的“整齊劃一”是舍本求末。
-----------------------------------------------------
百里奚:
是的,為了體現文化內涵,在特定文化場合應著同類形制的漢服,否則將是失禮。而在平時,則主要是根據服裝的方便程度來做最適合的取舍,并不追求樣式的完全整齊劃一。具體來說,可分為:
1.玄端,類似于西裝的燕尾服,在最正式嚴肅的場合穿用,如祭天祭組成人禮(也許還有以后的畢業禮)。男女通用,不過圍裳蔽膝色澤紋飾可有所不同。
2.深衣,類似于西裝正裝,在一般有文化禮儀要求的場合穿用(包括國際場合),如酒會、詩友會、茶會、琴會、品茗茶聚、讀經等場合穿用。男性用直裾深衣,女性可用曲裾深衣(唐式大袖衫華麗優美,在天氣較熱或氣氛熱烈的場合很適用)。
3.直身/長衫,男性漢服,類似于西裝的休閑夾克裝,在休閑文娛活動場合穿用,如游園小憩、賞花泛舟、燈會廟會等。女性可用襦裙(也可用結合短曲裾和襦裙特色的樣式)。這些樣式活動起來都較為方便,而且十分好看。
4.短衫,類似于西裝中的運動服,在要求活動自如的戶外場合穿用,如夏季出行、登高、踏青、舞龍舞獅、太極等。
原文鏈接:tieba.baidu.com/p/15976620?red_tag=3075093764 (要記得這個是要輸在域名的地方哦!就是那一場英文字母的地方,切記別輸錯了啊)
以上就是文章的內容了,鑒于帖子的內容實在是太長了,涉及到不同內容的文章為了不讓各位袍子們感到文章有些前言不對尾,于是就分開來設置成兩篇文章了,不便之處還請大家見諒了哦!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江浙滬網絡推廣,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0898bike.com/html/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