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銷最神奇的是,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眾,很細微的需求集中在一起,變成一個很大的市場。曾經不起眼的漢服,如今成了服飾消費領域的大事業。
淘寶賣了23.7萬件套,同比增長222%;線下體驗館興起,商家紛紛入局
“嘀!”早上10點,打完卡,穿著一身素色漢服的暮雪來到自己的工位上。
“穿漢服上班已經成了我的日常啦,同事們也都見怪不怪了,哈哈。”暮雪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白領,也是一名資深漢服愛好者。
提起漢服,可能不少人會想到古裝劇里白衣飄飄的“仙女”,不食人間煙火。實際上,隨著古風文化的復興,漢服、漢元素物件受到不少人追捧。線上線下,漢服、漢元素店鋪也越來越常見。
挽發髻、穿襦裙
日常漢服成時下熱門服飾
“最近經常能看到穿著漢服的小姐姐,尤其是西湖邊。”春暖花開時節,杭州市民也感受到了“漢服潮”的襲來。挽發髻、戴發釵、穿襦裙,各種古裝造型打扮的出游者,儼然成為西湖,西溪濕地等景點的 “流動風景”。
漢服是什么?浙江大學學生溯泱漢服社社長陳蓓介紹:指的是按照古代形制(也就是款式),采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的服裝,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韨等部分。漢服是一個完整的服裝體系,有比較正式的禮服、比較方便(窄袖、箭袖)的常服、也有種田的便服。現在街上比較常見的是漢服里面的常服。
記者了解到,這些來景區游玩拍照的人中,以白領和學生居多,不少人嘗試穿漢服的原因,是被漢服的“仙氣”吸引,要么花點錢淘寶上買一套,要么索性就在附近的漢服體驗館租一套過過癮。
不同于“嘗鮮者”的拍照過癮,更癡迷的漢服愛好者,則把穿漢服當成了日常,還會自己動手做漢服。
“對于我來說,穿漢服是習慣,做漢服是愛好。”暮雪告訴記者,“從高中時期入手第一套漢服到現在,買的加上自己動手做的,估計得有100套左右漢服了。”
粉絲過百萬,周末爆滿
線上網店線下體驗館生意紅火
根據2018年漢服資訊的問卷調查顯示,2018年新的漢服商家數量依然不斷增多,淘寶店能正常打開的漢服商家已達815家,比上一年度增長了24.43%。2018年度淘寶店鋪漢服總銷量為236890件套,是上一年度同期的3.23倍。
以前漢服的普及度不高,會做的人也不多,主要以定制為主,成本比較高,一套質感好的漢服,成本可能就要上千元。如今,在淘寶上搜索關鍵字“漢服”,就可以搜索到許多價格親民的店鋪。
記者在淘寶上搜索發現,漢服的價格從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基本以預售為主。其中不少像“重回漢唐”、“花朝記”、“漢尚華蓮”等漢服老店,單月銷量都達到了1000筆以上,粉絲數也已突破了100萬,得到了不少漢服圈內人的認可。以淘寶店鋪 “漢尚華蓮”為例,粉絲數為247萬,店鋪里銷量排名第一的是一套名為“漢尚華蓮—舞鶴賦”的坦領襦裙,月銷量達到了4009筆。暮雪清歌漢服則以精美的做工設計見長。
“清明小長假那幾天,生意比較好,主要是外地游客居多。”一大早,子衿漢服體驗館館主張婕就在店里忙活了。因為體驗館位于河坊街附近,游客量大,又趕上好天氣,最近預約來店里體驗漢服裝扮的顧客比往常增加了一倍。
專業妝面和發型,搭配特定的扇子和荷包等裝飾品,輕輕轉動長裙散開,行走時裙擺飄逸靈動,仿佛瞬間穿越回古代。在張婕的店里,漢服以出租為主,根據款式材質的不同,價格從99元/天至288元/天不等。
“因為化妝和搭配需要時間,我們每天大約能接待10位顧客,最近基本每天都能約滿。除了體驗,來租漢服的游客也比較多,其中租99元/天和199元/天的人最多。”張婕透露。
抖音、微博“助攻”
漢服熱會持續多久?
“一方面因為抖音、微博等自媒體的興起,以及古裝影視劇的熱播,很多人覺得穿漢服拍視頻好看;另一方面,這是具有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服裝,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還是有很強大生命力的。”漫游日記漢服體驗館的合伙人趙明分析。
實際上,社會各界也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播力度,比如在剛過去的西溪花朝節啟幕活動中,只要穿著傳統漢服,就可免費進入綠堤觀景賞花、參加開幕活動。花朝節期間每個節假日,綠堤花朝市集上花卉植物、花糕美食、花藝作品等應有盡有,再現古時花市的熱鬧場面;在市集現場還可以租一套精美的漢服,化個古典的妝容,學做古風飾品。4月14日,西溪還舉行了一場花朝漢服盛典,一群漢服愛好者集聚西溪祭祀花神、表演漢服走秀“兩年前,穿漢服走在路上,路人可能會覺得奇怪。如今,天氣好的時候,走在街上能看到不少人穿漢服,大眾對漢服的包容度也高了很多。”趙明認為,未來,漢服、漢元素帶來的經濟效應,肯定是一個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