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同袍花戀蝶在國外看到一些社團對外宣傳漢服時的一些情景,其中影樓裝非常泛濫,她們也肯定是喜歡漢服的,只是沒有深入的去了解,作者有感而發(fā),寫下此文,希望能讓大家知道更多正規(guī)的漢服
漢服,往小處說,她如我們的日常服裝一樣普通;往大處說,她背后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
漢服是漢族的傳統(tǒng)民族服飾,詳細點指的是「採用漢族各階層和朝代服飾的形制所製作的衣服」,她的形制是存在于歷史的,可以找到各種文物以印證。每種形制都有其相對固定的一個范圍,即便有創(chuàng)新也是在形制范圍內。
如何分辨一件衣服是不是符合形制的漢服,就需要瞭解一些漢服的特點,符合的那就是,不符合的就不是。
古裝劇中的影視裝和影樓拍攝及舞臺演出用的衣服,外形常常模仿漢服;由于無形制框架可自由加工,所以不能稱之為漢服。
、
很多網(wǎng)路商家為了提高搜索率,打著「漢服」的旗號來銷售影樓裝,因此若對漢服沒有一定程度的瞭解,會買到冒充漢服的影樓裝。上圖為仿齊胸襦裙的影樓裝。
漢服莊重,面料講究,做工嚴謹,裁剪多樣,多靠繫帶打結來繫住衣服;以遮敝人體曲線為美。
影樓裝形式花俏,風格多變;以顯露人體曲線為美。為了方便穿著,衣服上常有有魔術貼、鬆緊帶、拉鍊等。
介于漢服和影樓裝間的漢元素因為適合日常穿著,現(xiàn)在也大受歡迎。漢元素時裝是在保留漢服神韻、借鑿漢服特點的基礎上(如交領右衽、繫帶),無固定規(guī)范、自由創(chuàng)作的服飾,因此不屬于漢服。
形制
漢服的每一尺每一寸,甚至于每一條縫以及用料幾塊都有一定的講究。影樓裝則形制混亂,喜歡臆造。
中縫
中縫是漢服衣身正中間的垂直縫合線,有分前后,象徵人道正直;后中縫一定不能少,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還是有前中縫。
接袖
顧名思義就是接上去的袖子,寓意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也是最好要有的,比前中縫重要幾分,漢服有接袖是大家所默認的。
系帶
影樓裝是人配衣,而漢服是衣配人。什麼樣的人選什麼樣的衣服,胖子就穿不了修身型的牛仔褲,上一年身材比較瘦的人今年吃胖了,再想穿原來瘦的時候的衣服就穿不上了。
漢服不存在這個問題,不管你多胖多瘦,系帶完全可以調整,胖了你就系松一點,瘦了你就系緊一點。
領型
漢服的領型以交領右衽為主,但也有對襟和圓領等領型。領口的開口比影樓裝小,很少有大面積的裸露。
影樓裝的領型則花樣百出:高聳、裹肩或者露肩等等。然而,這些想像出來的領型在漢服中并不存在。
腰封
所有的漢服都是沒有腰封的,只有腰帶;古代腰帶最寬為9厘米。
長度
正規(guī)漢服的長度一般到腳面上,除非是婚服等部分禮服和一些舞衣才有拖地。
以便達到更好的拍攝效果,大拖尾是影樓裝裡常見的款式。
面料
并不能說某些亮閃閃的布料就是影樓裝專屬,漢服的製作也不僅限于棉麻絲綢;但不可否認影樓裝為了突出鏡頭和舞臺效果并且盡可能縮減成本,最常用那些亮閃閃的化纖布料。
通袖
通臂是兩手向外平舉,從左手指尖到右手指尖的長度;通袖則是指漢服袖子平鋪的長。不同款式的漢服對于通袖的要求各有不同,影樓裝則不重視通袖長度。
通袖的計算方式如下
漢服便裝:通臂減去雙手掌長
漢服常服:通臂加上雙手掌長
漢服禮服:通臂加上雙回肘長(指尖到手肘)
廣袖
在漢服多樣的袖型中,影樓裝最喜歡仿製廣袖。漢服的袖長為「回肘過腕」,這樣的長度有效保證廣袖禮服在正立、行禮等情況下,合手時兩袖袖緣合攏呈「一」字。若袖長不足,則會造成兩袖向兩邊撇開形如八字;是一件既不禮貌也不美觀的事情。
小曲
全稱「小 」,但實際上并沒有在古代出現(xiàn)過。是因為漢服復興初期,復原款式參考對象缺乏,考據(jù)失誤而至。其款式與製作方法有悖曲裾袍的定義,成了現(xiàn)代漢服體系中無處安放的尷尬。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漢服商家已將小曲下架,唯有影樓商家依舊以此種款式標榜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