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扇子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系,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
羽扇
以孔雀、鶴、雕、鵝、雉等鳥禽類羽毛編織成扇面,再加扇柄而成。它不僅為納涼、裝飾、舞蹈所用,也是中國古代宮廷禮儀的陳列品。漢末盛行于江東,晉陸機傅咸有《羽扇賦》,傳蜀諸葛亮、晉顧榮皆有捉白羽扇指麾眾軍之事。
▼ 18至19世紀,中國出口西方國家的羽扇,原料珍貴、工藝精湛?,F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羽扇扇柄一般多用竹、木,高檔者則用獸骨角、玉石、象牙為柄。柄尾或穿絲縷,或墜流蘇。制羽扇時,要經過采羽、選羽、刷羽、洗羽、理毛、修片、縫片、裝柄、整排、飾絨等諸多工序。作扇之羽毛,以羽純白者為上,擇整齊潔凈者為上。如果要改變羽毛的原色,還需染羽。
羽毛扇既是夏令解暑驅蚊的佳品,又可供人們作裝飾之用。因其風勢柔和,清涼爽身,盛夏酷暑之際,老幼及病人、產婦使用尤為適宜,故深受人們喜愛。
紙折扇
紙折扇為最普及。紙折扇是以細長的木料制成眾多的扇骨,然后將扇骨疊起,其下端頭部以釘鉸固定,其余則展開為半圓形,上裱糊以紙,作扇面,清代是我國折扇大發展的時期。
紙折扇選用材料,越選越精,極奇窮巧。折扇骨,大都刻有各種花樣,備極奇巧。工藝則有螺鈿的,雕漆的,漆上灑金的,退光洋漆的。至于扇面,有白紙三礬的,有糊香涂面的,有捶金的,有灑金的,內容有山水花鳥、書法詩詞,可謂無所不包,雅俗共賞!
象牙扇
象牙質地細密堅韌,便于雕刻,并可染色,是制扇的名貴用料。在清代,象牙不僅常常被制成扇骨,而且被用來制成一把完整的扇子。
真絲扇
真絲扇至今有四百多年歷史,真絲扇用真絲綢緞面料制作而成,做成扇面色澤優雅而沉靜,光澤內蘊,有一種溫文的氣質,它不但可以用于觀賞收藏,也是饋贈友人之佳品。
檀香扇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質堅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為勝。有天然香味,輕輕搖,馨香四溢。
綾絹扇
綾絹扇是宮扇的一種,是用細潔的紗、羅、綾等制成的一種扇子,扇面輕如蟬翼、薄如晨霧、色澤光亮,給人以溫文爾雅之感,原是貴族婦女的賞玩之物。
綾絹扇,以蘇州生產的最精良。 造型美,畫面精。用鐵絲作外框,用絹糊面,彩帶沿邊。以繪畫、刺繡、緙絲、抽紗、燙花、通草貼花等作扇面裝飾。
外銷扇,驚艷世界的美!
中國古扇走出中國,融入世界貿易往來之中,是自絲綢之路開拓之時就已經開始的。16世紀初,自葡萄牙的船只出現在中國海域,中國與歐洲的貿易就揭開了嶄新的一幕,中國的商品不斷輸入歐洲并逐漸在歐洲形成了“中國熱”。
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審美趣味,外銷扇,這個來自中國的奢侈品產生,因它攜帶方便,尤其在材質、題材、紋飾、工藝等方面的特點,使之成為了西方上流社會的寵兒,在18世紀的歐洲風靡一時。
外銷扇立足于中國的文化傳統,利用了許多傳統藝術語言,但整體又有西方審美特點,體現的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形象,呈現東西方交融的裝飾風格特色。
一柄古扇,兩種畫面,清風襲來,暗香浮動。扇子蘊藏著豐實的文化內涵,古往今來,扇子與人們日常生活結下不解之緣,小小的扇子,歷經千年,不但已成為融實用價值與美學價值于一體的精美工藝品,也逐漸發展為藝術欣賞品,成為了人們手中倍加討喜的雅玩清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