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又稱為漢裝、華服, 是指從三黃五帝時期一直到明朝末年這五千年間,在中原這塊土地上,華夏﹙漢﹚民族所習慣穿著的服飾,統稱為漢服。她是具有濃郁華夏﹙漢﹚民族風格的一系列華夏﹙漢﹚民族服飾的總體集合。
漢服,又稱為漢裝、華服, 是指從三黃五帝時期一直到明朝末年這五千年間,在中原這塊土地上,華夏﹙漢﹚民族所習慣穿著的服飾,統稱為漢服。她是具有濃郁華夏﹙漢﹚民族風格的一系列華夏﹙漢﹚民族服飾的總體集合。
嚴格意義上來講,元朝流行蒙古族服飾,清朝服裝為滿族服飾,這些服裝都屬於少數民族服飾,不屬於漢服。(元朝雖然壓迫漢族,但漢人還是可以穿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服的,清朝就不同了,妄圖消滅漢族的民族記憶,殘酷地“ 多用小袖,如下圖:
中國之所以被稱為衣冠上國,因為傳統的衣冠服飾被賦予了神圣的意義。比如:寬大的衣袖呈圓弧狀以應歸,交領成距以應方,代表“不依規(guī)矩不成方圓”﹔後背中間有一條直線貫穿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帶,象征行動進退符合權衡規(guī)矩。又如古制王后之裙(裳)由12片組成,比喻12個月等等。
所以漢服并不僅僅是好看,
更重要的是蘊含著華夏民族最質樸、最崇高的理念——天人合一、與道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