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漢服的“規矩”很少,只要你穿的是一件漢服,形制正確,不抄襲別人,那就行了,至于怎樣搭配,那都是隨你自己的喜好來定。如果搭配都要要求別人與你的想法一樣,那不是太苛刻了嗎?如果別人這樣要求你,想必你也不會樂意吧?
最近小編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說自己不敢再穿漢服了,原因是覺得穿漢服“規矩”太多,穿出去時經常被別人指出各種問題,讓他不敢再穿漢服。
看完之后,筆者也想談談自己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穿漢服的“規矩”。
首先,筆者并不認同“漢服圈”這樣一個說法,畢竟漢服是我們傳統的服飾,最初大家喜歡漢服,普及漢服,只是因為喜歡傳統文化,想要普及傳統文化,我們誰都可以穿這樣一件衣服,穿漢服并不算一個“圈”。但是這個“圈”為什么會出現呢?可能是因為網絡上對于漢服的理解都有觀點不同,觀點相似的人自然就會抱成一團,影響著剛剛喜歡漢服,想要了解漢服的人,久而久之,他們影響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一個“圈”,“圈”內的人觀點越來越奇怪,但是卻有著越來越多的人認同。
文章中說,當作者的朋友在穿漢服出門時被說這一件漢服形制不對,有可能是“山寨”的漢服,筆者沒有想到這一點竟然在評論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都說自己很討厭被別人說自己穿的衣服是形制不對的漢服或是“山寨”漢服。筆者覺得這個想法很匪夷所思,這樣不正的三觀居然有如此多的人認同,好像是正義的一方,那些支持正版的人仿佛是犯了天大的錯誤。“假作真時真亦假”可能就是這樣了吧。
筆者認為,被別人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樣說的確很沒面子,如果遇到穿著形制不對或是穿著“山寨”漢服的人,還是盡量私底下悄悄說,相信有思想有智慧的人都會明白你的說法。但是對方在私下跟你說你的錯誤,卻還不改正,反而去譴責對方,筆者認為這樣的人用“玻璃心”一詞形容比較貼切。
在評論中,筆者看到了很多悖論竟然有非常多的人認同,有人說漢服都是抄襲古物的,大家都是抄,沒有山正之分。還有人說衣服都是要發展的,你要求形制就去博物館穿文物。
筆者想說的是,漢服雖然形制都是仿照文物的,但是繡花卻并不是,文物的花紋版權在這件文物展覽的博物館,仿文物的紋樣也是需要博物館授權的,而現在很多漢服的顏色搭配,繡花樣式等都是漢服店中的設計師一點點精心設計出來的,花費了他們無數的心血,結果一上市就被人抄襲,不勞而獲的人反而能掙到更多錢,那么以后誰還愿意去原創呢?以后我們的衣服千篇一律的樣子難道就是這些支持“山寨”的人想看到的嗎?
衣服的確是需要創新的,但是創新之后的衣服還是原來的衣服嗎?當然不是。比如你看上了一件長裙,卻更喜歡穿短裙,就將這件長裙改成了短裙,出門后你還對別人說它是一件長裙,相信不會有人理解你的,大家肯定都會覺得你很奇怪,連長短都分不清。同理,現在很多人將漢服做了更改,美其名曰改良,但是它已經不是原來那一件衣服了。漢服創新是大家都支持的,用漢服中的一些元素制作時裝,這樣的漢元素也有非常多的人喜歡,但也并不能將漢服與漢元素等同。
在筆者看到的那篇文章之中,還寫了一些問題,的確非常極端,比如被指責穿著帆布鞋、沒有梳一個好看的頭發、將不同時期的漢服混搭、沒有化妝等,這些指責就矯枉過正了。其實漢服與時裝的混搭現在是非常常見的,只要形制對了,它就是一件漢服,你可以搭配任何你覺得美的衣服,并不一定要穿漢服就一身都是漢服。
而且每個朝代之間衣服的發展都是基于前一個時期的服飾而發展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將漢服形制用朝代所區分本就不是非常嚴謹,且就算是不同時期的衣服,也同樣是你喜歡這樣穿就這樣穿,并不需要過分講究。
再來說說頭發的問題,其實“披發左衽”之中,這個“披發”,應該是披頭散發,沒有打理好的頭發。披頭散發的出門本來就不合適,不管穿著什么樣的衣服都是一樣的,如果將頭發細細打理好,只要是你喜歡的發型就可以。畢竟穿衣服還是要好看,讓自己今天有一個好心情,不論怎樣搭配,只要好看,那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