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秋戰國之交,“百家爭鳴”的社會環境對服飾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時出現了一種上衣下裳相連的服裝 ——深衣。
春秋戰國之交,“百家爭鳴”的社會環境對服飾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時出現了一種上衣下裳相連的服裝 —— 深衣,直裾深衣是深衣的主要款式。深衣承接上衣下裳,是一種根據禮制而制定的衣服,所以一直以來都深受士大夫階層的喜愛。
漢服 · 褒衣廣袖
采用圓袖方領,以示規矩,意為行事要合乎準則;垂直的背線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擺線以示處要公平。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性身體發展時,寬大的漢服已經實現了放任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
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
漢服包括衣裳、首服、發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
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于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這就是“交領右衽”傳統,也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
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
南北朝 · 華袿飛髾
魏晉時期衣冠一秉東漢追求繁華、奢麗的風格,敝屣旁邊加以垂飾飄帶。服裝看起來一場飄逸,這便是彼時辭賦中的“華袿飛髾”。
女子服飾則長裙曳地,大袖翩翩,飾帶層層疊疊,表現出優雅和飄逸的風格。
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裥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
加上豐盛的首飾,反映出奢華糜麗之風。
唐 · 慣束羅衫半露胸
唐代服飾制裙面料多為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僅著抹胸,外披紗羅衫,致使上身肌膚隱隱顯露。
齊胸襦裙。這種款式無論身材豐腴還是瘦削都能達到別樣的飄逸效果。
大袖衫,大氣飄逸。充分反映了唐代繁華、恢弘、大氣的文化特征,呈現出當時華麗開放的審美風尚。
這種服飾是中晚唐時期的樣式,并一直流傳到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