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實復原漢服,研究歷代輿服制度,近年參與多部影視劇、話劇服裝、化妝、道具,且受到國際媒體關注的「裝束復原小組」,看近年影視劇的服裝造型,雖難免有「混搭」情況,但已然讓更多觀眾對古代裝束的審美有較深的認知。
裝束復原團隊今年甫參與制作了「『穿』越唐朝大型城市歷史影像秀」和「最憶長安,最美畢業季」活動,透過裝束讓人一秒穿越回唐朝。裝束復原小組美術組組長胡曉以影視劇中的裝扮為例,指出「比較共通性的狀況是,服裝都是混搭的。」他指出,和今日的流行時尚一般,「唐代的流行變化快速,不同時期的裝束風格很不同。」
胡曉還指出,過去提到唐朝的仕女,印象就是豐腴,實則「看古畫中初唐時的女子,如永泰公主的畫像其實是很高?的,到天寶年后,國力強、經濟條件好,加上女性的自信,才流行豐美。」
另一方面,胡曉認為過去女性的審美,與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有時存在著落差,在古畫中的女性總是溫婉居多,但在一些墓室壁畫中所見的仕女圖,八字眉、著男裝亦大有存在者。
近年大陸漢服熱,愈來愈多觀眾對歷史劇的服裝、造型有所要求,胡曉認為這便是刺激成長的動力,儘管就裝束復原小組的專業角度看來,影視劇的裝束仍有進步空間,但近年歷史劇對漢服熱亦有推波助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