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泱泱者華夏,五千年文明古國矣。 、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漢服運動復興十五年矣,古裝愛好者們常常在探究什么樣的漢服穿起來更漂亮。但是,我認為,漢服之美,不在裾之曲直,而在忠義氣節。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一個學生叫子路。子路本來是街坊上的一個潑皮無賴,但是在至圣先師孔子的諄諄教導下,成了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那一年,子路在衛國做官。衛國大夫孔悝伙同衛國太子犯上作亂,衛出公倉促不敵之下倉皇出走魯國。于是,衛國太子成了衛國的君主,史稱衛莊公。
這時候子路剛從外面回來,遇見子羔剛從城池里逃出來。子羔對子路說明了情況,并且勸子路也趕緊逃難去吧。但是子路并不是貪生怕死之徒,一定要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見到了衛莊公就說:“像孔悝這樣犯上作亂的家伙,你怎么可以用他治理國家呢?請把他殺了。”
但是衛莊公卻不聽子路的話,子路沒有辦法,只能自己動手。可惜寡不敵眾,身上被宮廷衛士刺了很多下,甚至頭上的衣冠也被擊落了。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子路說:“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用生命最后的余熱把頭上的正冠綁牢實了,慨然赴死。子路是為儒家的信仰而死的,是為君王的忠義而死的,臨死前穿的一身漢服,才是漢服真正的美。
南宋興祥二年,宋朝軍隊和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大規模海戰,史稱崖山海戰。這一戰關系著南宋朝廷的生死存亡,也是宋元之間的大決戰。最后南宋不敵元軍,以至于全軍覆沒。南宋滅國之后,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自盡。許多忠臣義士也跟著捐軀赴國難,十萬漢家衣冠慨然赴死。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與其坐視大好河山為異族所掠奪,不如把自己的一片丹心留存史冊,讓一身浩然正氣與世長存。這才不愧對儒家文化,這才不愧對忠義氣節,這才不愧對身上的漢服,才是漢服真正的美。
漢服由來已久,據說傳自上古黃帝時期,直至今日,有四千年矣。中間滄海桑田,世事變遷,而我漢家傳承至今不絕。漢服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雖然在清朝“剃發易服”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是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民間義士,一直矢志恢復我漢家衣冠盛況。
華裳十五,砥礪前行。漢服運動經過十五年的蓬勃發展,已經欣欣向榮。但是我始終認為,漢服之美,不在裾之曲直,而在忠義氣節。我們與其把過多的時間花在漢服款式的研究上,不如多受點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不要把漢服身上的忠義氣節給斷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