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新聞在一期介紹全世界各國服飾的特刊中,專門提到了 ,而漢服北京也十分有幸,接受了東京新聞記者的采訪,借此機會向更多的日本人介紹這一民族服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日本記者眼中的漢服是什么樣子的吧~
東京新聞報紙版面截圖
妝點時代的服飾
說到中國的傳統服飾,就會聯想到旗袍。但最近,漢族傳統民族服飾——“漢服”正在悄然流行。
9月下旬,觀賞中秋明月的中秋節假期,約八十名年輕男女聚集在北京市內某藝術大廳,他們全都身著繪有花鳥魚圖案的色彩鮮艷的漢服,進行中秋拜月活動。(此處活動指漢服北京戊戌中秋活動)
漢服沒有紐扣,(衣襟)由束帶來固定。走路時袖帶飄飄,也被認為是和服的原型。服裝樣式依男女、時代而異。策劃此次活動的北京漢服協會的蔡澤鴻笑著說:“漢服穿起來比較舒服,又有民族自豪感在里面,感覺很美妙。”
從公元前到明朝滅亡,漢服一直都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滿清王朝及文革期間,由于被禁止穿戴而一時銷聲匿跡。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享受豐富物質生活的年輕一代以文化傳播為契機讓漢服復興,他們亦希望以此重拾民族自豪感。
北京漢服協會同時發出了周五穿漢服上班、上學的倡議。最近還出現了“周五漢起來”的手機APP(此處應為微信小程序,現已更名為"漢服派"),通過地圖可以看到周圍有哪些人在穿漢服。最近大學中的漢服社團也多了起來,周圍人起初對漢服異樣的目光逐漸變成了理解。
漢服有很多品牌,可以在網上購買,高檔品牌甚至要一萬多元(約16萬日元)一套。
也有一說漢服的流行是受了“三國”電影和動漫的影響。但漢服協會的蔡桑表示:“即使最初是由cosplay開始(受訪人原意為:不管什么人群都可以穿著漢服,并非文中所說“由cosplay開始”),也還是希望大家能夠以對民俗傳統文化抱有興趣的心態來穿著漢服。”
習近平主席倡導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運動,加上現今流行的網絡手機“曬圖”,都為漢服熱提供了更好的支撐。
(本文翻譯、編輯過程中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