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有小伙伴評論,覺得明代流行的漢服非常多,很難各個都理解了,以至于在挑選購買時看到好看的卻不敢購買,生怕買錯了。
因為從前我們已經介紹了很多女款漢服,可是男款卻少有,因此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明代流行的男款漢服。
因為明代距今時間較近,所以可考文物以及書籍較多,保留下來的確定形制也非常多,一篇文章恐怕無法盡述,只能簡略介紹一些。
曳撒(yì sǎn)為交領右衽,上下不斷開,前襟分裁,后襟不斷,下方正面為光面,其余部分打細褶,與馬面裙的打褶方式類似。左右兩側有衣擺,長度多長至膝蓋以下,而有些長度較長,可長至腳面處。
而曳撒的繡花一般來說也是很多的,通常有云肩,通袖襕,膝襕,有些也在胸前背后繡方補,簡單來說就是在肩部,袖子處,胸前背后都有大片的花紋,可以說是非常帥氣的一件衣服了。
道袍亦為明代官員士人日常穿著的服飾,又稱海青,亦可稱褶子,可外穿也可作為內襯服飾使用。領型同樣為交領右衽,袖子通常為大袖,衣裙兩側有開衩,內里綴有打褶的暗擺,也就是前襟左右各接一幅打褶縫在后襟之上。
而繡花則是有些有通袖襕、膝襕,或前后胸方補等,但是也有很多道袍僅有布料自帶暗紋,并無其他紋飾,這樣的道袍也同樣非常好看。而腰間可以搭配顏色相襯的宮絳或是革帶等,都是非常帥氣的。
貼里同樣為交領右衽的服飾,前后襟上下分裁,腰部以下衣裙處打褶,與曳撒不同的是其正面并無光面,而是全部打褶,大褶之上仍有小褶。衣身兩側也并無開衩,也無衣擺。
貼里之上繡前后胸補子,或有云肩,通袖襕,膝襕。或不綴紋飾,亦十分好看。
搭護通常為交領右衽,是一種無袖或半袖的衣物,衣身兩側開衩,有雙擺。搭護可以直接作為外套穿著在最外層,內里穿著其他衣物。
對明代流行的男款漢服有一些了解的小伙伴們大都聽說過飛魚服,但是飛魚服又是一件什么形制的服飾可能有些小伙伴并不理解。飛魚服其實僅僅說的是服飾上繡著的“飛魚”紋樣,這飛魚不單單是一種“會飛的魚”,明代賜服的最高紋樣為蟒,其次便是飛魚。這飛魚頭部像龍,四爪,有雙翼,僅僅保留魚尾與腹鰭兩處。后來則有蟒形飛魚,外形與蟒極為類似,四足,無雙翼,僅僅保留魚尾這一與魚相連的特征。飛魚服僅僅限于紋樣固定,而其形制卻是不定的,因此“飛魚服”并不特指某一形制,僅僅是這一種帥氣的紋樣而已。與之相同的仍有蟒服、斗牛服等,皆是不限形制,只有花紋相同罷了。蟒服為明代皇帝賜予有功的大臣,蟒與龍極為相似,區別僅僅在爪上,龍為五爪,而蟒為四爪。至于“斗牛”紋樣則僅次于“飛魚”,蟒形,魚尾,頭上有兩角狀似牛角。這便是“斗牛服”的樣式了。今天的一些簡單的男款漢服介紹完畢啦!各位讀者們喜歡什么款式的男裝或是什么樣的紋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