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剛放暑假,我和同學去了南京游學。在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的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中,我感受到春潮般涌動的感恩之心,體味到中國悠久綿長的感恩文化。
白天,我們穿上漢服,在老師的帶領下明倫、知禮、感恩,了解著傳統的感恩文化,提升了倫理道德,感懷師恩與親恩,體驗莊重嚴肅的感恩禮儀,并用信的形式來寫出自己的感念。在行禮的時候,我看見平日里頑皮的人都收斂了自己玩鬧的性格,認認真真地、莊重地行著禮,一次,兩次,許多次,毫無厭煩之意,只帶著虔誠的感恩之心。對此,我一時也感慨萬千,發現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其實都會感恩,都知恩懂禮,他們都明白父母與老師在為他們辛勤地付出。
禮成后,在導游的講解下,我們了解到大報恩寺的歷史變遷與世界影響,看到了大報恩寺的遺址。透過這遺址,我仿佛看到了當年朱棣的身影,感受到了他紀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同時也是紀念生母碽妃時的深深的感恩之心。這大報恩寺,正是朱棣報答父母生育和養育之恩的結晶。
我們游覽遺址公園,登上了在大報恩寺琉璃塔遺址上方作為保護建筑修建的輕質玻璃塔,看到了公園中保護性展示的大報恩寺遺址中的千年地宮和珍貴畫廊,以及從地宮中出土的石函、鐵函、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槨等世界級國寶。
晚飯后,我們欣賞了一場演出,演出講的是幾個關于報恩的故事。演出的最后,在寶塔之下,我們每人手中的蠟燭,都亮起光來。這蠟燭中裝的,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感恩之情。橙黃色的的光忽明忽暗,仿佛預示著人生的是非成敗、起起伏伏。暗后的光亮,仿佛象征著絕望過后希望的來臨,捧著蠟燭走向佛塔地一步步,仿佛代表著我們已在報恩的路上前行。而在佛塔下,蠟燭的忽明忽暗變為永久的光亮。這是否代表著感恩已在進行;是否代表著,感恩之心會在我們心中長存;是否代表著,感恩之心穿越時空,在歲月長河中的永恒。
蠟燭的光在佛寺周圍緩緩地流著,感恩之情也與那光一起緩緩地流著,不僅流向佛寺,還流向人們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