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尚書正義》云:“冕服采章對被發左衽,則為有光華也,釋詁云:‘夏,大也,故大國曰夏,華夏,謂中國也。’”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華服”與“被發左衽”的外族服飾的區別。而“華夏”作為族稱,早可見于《尚書·周書·武成篇》:“華夏蠻貂,罔不率俾”。這說明當時的華夏人將禮儀、服飾作為華夏民族區別于周邊部落的重要標志。
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漢服復興,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漢服復興,也會影響當代的藝術文化,從審美學角度講,它也代表著中華傳統的美學視角,有很大的藝術價值。同時,漢服復興,也可以拉回一些被西方文化帶跑觀點的國人,重視和傳承我們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提倡漢服復興,不僅僅是一件漢服那么簡單,是對漢文化做出貢獻的華夏先輩的尊敬,更是對五千年中華文明輝煌成就的尊敬和促進。我們提倡漢服復興不是讓人天天穿漢服,是要與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相接軌。我們不能把漢服復興演變成重形式輕內涵、重衣衫輕文化的復古服裝秀。我們要讓傳統漢服的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和現代生活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