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鈿,是古代女子貼在兩鬢、眉間或面頰上的一種花朵形的裝飾物,是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
花鈿,是古代女子貼在兩鬢、眉間或面頰上的一種花朵形的裝飾物,是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起源于南朝宋,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制成花形,蔽于發上。
起源
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臥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額上,額中被染成花瓣狀,且久洗不掉。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遂爭相效仿。因故稱之為“梅花妝”或“壽陽妝”。(南朝“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
質地
最簡單的花鈿僅是一個小小的圓點。復雜的有用金箔片、珍珠、魚腮骨、魚鱗、茶油花餅、黑光紙、螺鈿殼及云母等材料剪制成的各種花朵形狀,其中以梅花最為多見。這可能是承壽陽公主梅花妝的遺意。五代后蜀孟昶妃張太華《葬后見形》寫“尋思往日椒房寵,淚濕衣襟損翠鈿”,詩中的翠鈿是用翠鳥的羽毛制成的。宋代陶谷所著《潸異錄》中說:“后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這是用蜻蜓翅膀做花鈿了。
顏色
花鈿的顏色豐富多彩,其顏色取決于花鈿的質料,如金箔片為金色,閃爍反光;黑光紙為黑色,煙煙閃亮;魚腮骨為白色,潔凈如玉。其他根據圖案需要繪上各種顏色的,更是爭奇斗妍,絢麗多彩。
呵膠
粘貼花鈿的膠是一種很方便的呵膠,相傳是用魚瞟制成的。婦女用之粘貼花鈿,只要對之呵氣,并蘸少量唾液,便能溶解粘貼。卸妝時用熱水一敷,便可揭下。非常方便實用。
附上更多花鈿妝容的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