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服飾精美絕倫,種類繁多,各類服飾特征鮮明,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的場合,以及婚喪禮節,均有不同的服飾,顯示了穿著者的職業、身份、禮儀、社會地位等等,因而不同的服飾成了不同社會地位的代稱。
青衿:
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即為青色交領長衫,表示古代讀書人所穿衣服。最早出自《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里的青青子衿指讀書人所穿的衣服。曹操的《短歌行》也引用了這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為:有學識的才子們,令我朝思暮想。
唐朝,杜甫:金甲相排蕩,青衿一憔悴;楊炯:絳帳語道,青衿質疑。宋朝,蘇軾:青衿旅進,雖末技而畢陳。因此,唐宋學子的服裝亦為青衿?!队讓W瓊林》衣服篇記載:布衣即白丁之謂,青衿乃生員之稱,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亦有記載:身列青衿,敗檢釀命。所以,歷朝歷代,青衿意指讀書人所穿衣服。
青衫:
指青色衣衫,亦是古時學子所穿,在唐、宋時期是官職低的人所穿的衣服,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有: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白居易當時江州司馬,屬九品官,所以穿著青衫。歐陽修《圣俞會飲》中:嗟余身賤不敢薦,四十白發猶青衫。
青衣:
青色或黑色的衣服,古代身世悲慘或地位低下女子所穿衣服。如劉禹錫:新知正相樂,從此脫青衣。
圖片來自網絡
白袍:
古代未取得功名的人士所穿衣服,蘇軾《催試官考較戲作》有詩:愿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指未取得功名的學子。
赭衣:
赭,赤土也。古代囚犯所穿衣服顏色,被稱為赭衣者,一般指囚犯。
布衣:
在古代,白丁泛指平民,亦指沒有學識之人,劉禹錫的《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亦為此意; 而布衣,亦為平民之意,因古代老百姓不能衣著錦繡,只能穿麻布衣裳,故稱為布衣,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布衣,即為普通老百姓之意。
紈绔:
紈绔是指古代用細娟做成的褲子,類似當今的奢侈品,是富貴人家子弟穿戴之衣物,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所以,人們常用紈绔來形容富家子弟,后延伸為暗指不學無術之人。
袍澤:
袍和澤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稱,《詩經·無衣》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所以,所謂袍澤之情亦指情誼深厚之人。
深衣:
把上衣和下衣連在一起縫合,再用不同面料鑲邊,是漢族的傳統服飾,最早記載于《禮記·深衣》第三十九篇,古代貴族階層的家居便服,也是平民百姓的禮服。司馬光《獨步至洛濱》中有云:草軟波清沙徑微,手持筇竹著深衣;白鷗不信忘機久,見我猶穿岸柳飛。深衣自漢朝起,是漢族流傳最久的服飾,在唐朝,朝服、祭服均為深衣;明朝,朱熹將深衣改良,稱之為朱子深衣,自漢代以來,女性的大禮服也均為深衣。
儒服:
儒服即為深衣的一種,古代儒士所穿服飾,有時候也亦指讀書人所穿服飾,清朝桌爾堪的《從軍行》記載:上堂仍儒服,未忍換戎裝。
質孫服:
質孫,為蒙古語華麗的意思,質孫服是蒙古族達官貴人便于乘騎等活動時所穿之服飾,尤其于元朝;同時,也是元朝宮廷最具特色的預宴禮服,有明顯得等級差異。
質孫服(圖片來自網絡)
裙釵
女子服飾,也作為婦女的代稱,如《紅樓夢》第一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被裙釵;柳亞子寫給何香凝夫人的茫茫宙合今何世,粥粥裙釵此最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