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系帶。基本形制是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它的組成結構是首服、體衣、足衣、配飾。
漢服美其名曰漢民族傳統服飾,無論什么朝代什么時候,漢族人穿的民族服裝都叫漢服。她有一個正式名稱為華夏衣冠,在古代更有華麗的名諱,稱為漢裝、華服、漢衣冠。
她一直被視為華夏文化的代表之一。
她錦衣華裳,天機云錦,
在朝代的更替中翩翩起舞。
漢服以含而不露的矜持,以如水的溫柔,穿越了千年歷史,無論在文化藝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術劍道、音樂舞蹈、品茗茶道等方面,都是最能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服飾。它以含蓄大方,端莊優雅的驚艷留下一個個讓歷史無法忘懷的驚鴻之瞥。
論和諧端莊,漢服的剪裁和配色頗有講究,玄黑與纁紅是漢服中最隆重端莊的搭配,玄,黑中揚赤,象征天的顏色;纁,黃里并赤,其意表征大地。這二色是華夏文化中最神圣和高貴的色彩,天地間的和諧映照在服章上,寫在華夏先民的心里。
論天地人和,再次提到玄纁。天子冕服為此色配,玄端朝服亦然。那時候,我們穿在身上的不止是衣服,而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智慧和敬天禮地的虔意。服章剪裁也常常取意天地日月。所謂“上衣下裳”,上衣取象乾,下裳取象坤。 制度規定下裳十二幅,取意一年十二個月。大的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成矩以應方,代表“不依規矩不成方圓”。衣帶垂至腳踝,代表正直。下襟齊地,代表權衡公平。章飾紋樣,亦取自天地萬物,寓德其間。這衣服并不僅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蘊含著華夏最質樸厚重的思想。
論流暢飄逸,漢服的裙裾及袖袂是特色。漢服袖一般都比手臂長,定制的深衣制度規定要回挽至肘,袖徑可達四尺,舉手間,翩翩大袖行云流水;行動處,長風盈袖,衣袂飄展。
漢服的精巧在于它恰到好處的配飾。腰佩、蔽膝、紳綬、容刀……“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玉是最常用的配飾了,成佩玉、組佩于腰間,行走有動感之美,“君子至止,鸞聲將將。”那清脆的玉鳴輕輕回蕩在清冷的未央之夜。
如今,華夏衣冠又正其名,響亮而震撼地叫做“漢服”。為漢民族量身度造的衣裳,非漢服莫屬。它的形態無不流露出華夏民族和諧端莊、天地人和、飄逸流暢,以及精巧細致的審美傾向。
漢服代表著中華民族優雅、博大的氣質,古樸自然的審美情趣,及敬天禮佛、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兼容并蓄、博大精深,追本求源,方知“天人合一”乃其精髓所在。如果說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而袖子,則是圓袂,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這種天圓地方學在漢服上的表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于其他民族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