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挽發髻、戴發釵、穿襦裙,美人側顏,低垂素手,水眸斜盼。
挽發髻、戴發釵、穿襦裙,
美人側顏,低垂素手,水眸斜盼,
羞似扶風弱柳,
波光瀲影中風情萬種……
這幾天,在世博園附近活動的人都發現,仿佛一夕穿越——
馬路上,身著各種傳統服飾的漂亮小姐姐一下子變多了。
而原因,正是——
在世博展覽館舉行的CCG EXPO!
國風勁吹動漫圈,伴隨著近幾年國漫崛起,古風COS(角色扮演)越來越流行。
今天,是CCG的“國漫主題日”。
下午1時起,一場名為“衣冠盛儀”的國風大秀在中央舞臺舉行。
舞臺上,寬袍廣袖、綺衣錦裳……身著漢服的古風美女一顰一笑間,宛如穿越而來的佳人。
而看臺下,到場的動漫游戲愛好者也如癡如醉。
素雅的環境中,
佳人裊裊身姿,纖纖素手持扇,
靜靜地看歲月在眼前浮浮沉沉,
猶如飄渺的云霧,
悄悄隱去又悠然而來。
此情此景,美好、愜意……
01
“展我華夏衣冠,示我國風盛儀”
這是這次“衣冠盛儀”國風專區的口號,讀來讓很多漢服愛好者都覺得自豪。
連續幾年參加CCG EXPO的江憐感覺:“今年穿漢服的小姐姐多了不少。”
那么,現場到底有哪些美麗的漢服呢?
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衍生華服
一進展區,正對面就是幽鷺漫漢服工作室帶來的“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衍生華服”。
這套漢服的“唐葡萄花鳥紋”是由《國家寶藏》節目授權,根據出土文物的圖案制作。下面的馬面裙因為方便騎馬設計而得名。正反面為一整片的裙面,兩側則是百褶的形式。上裝方領的設計則是唐代常見的設計,既日常又華貴。
小姐姐身穿“葡萄花鳥紋銀香囊衍生華服”嬌俏可人 ©李銘珅
江山還披風
金陵私設局的設計則全部來源于古代字畫。
他們把宋徽宗的《瑞鶴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等都印成布料,讓漢服愛好者們“把古畫穿在身上”。
以《瑞鶴圖》《千里江山》為主題的漢服十分精美 ©李銘珅
今天展出的江山還披風,藍綠色的山巒點綴在深灰色的披風背面,一派文人墨客的儒雅。
漢服愛好者們的身上的漢服,款式更是豐富。
女孩子們大多喜歡華麗又可愛的唐代齊胸襦裙。
男孩子更偏愛素凈儒雅的宋制。
初次購買漢服的新人則容易受到仙氣飄飄的玄幻、武俠劇影響,愛上瀟灑的魏晉風漢服。
實物復制還原的龍鳳裙
洛藍穿了一件“明華堂”家定制的“龍鳳裙”,引來眾人羨慕的目光。她介紹:“這是18歲生日,爸爸媽媽送給我的生日禮物。”
明華堂可以算是漢服中的“奢侈品”了,一件裙子就要2000到5000元人民幣不等,還需要提前一年以上下單定制。
洛藍身上的這件是根據藏于山東曲阜孔府的實物復制還原的。
不過更常見的,還是一些平價漢服,一套夏裝價值幾百元,和普通服飾差不多。
趙可欣是這次活動的志愿者,從初三開始,她每個月都會省出一部分零用錢購買一件漢服。
這次CCG EXPO她幸運地被分配到了“衣冠盛儀”展區,別的志愿者都要穿上主辦方提供的漢服,而她就可以穿上自己的漢服,同行的朋友還表示:“她每天都不重樣呢。”
趙可欣介紹:“我穿的這種是改良漢服,上裝是交領,下面是夏裙,外面是大袖衫。很多店家都會根據文物進行改良,讓漢服更適合現代人穿著。”
02
這場國風大秀的主辦方上海幽鷺漫文化董事長陳文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漢服在年輕人中崛起,在二次元人群中,更是備受青睞。
“80后、90后的年輕人是國際化的,生長的時代因為互聯網而西方化。”
而如今,00后甚至10后,卻開始鐘愛起古風傳統文化。“這說明漢服有獨特的魅力。”
漢服,是一種服飾,
更是一種禮儀文化: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
有章服之美,謂之華。”
《春秋左傳正義》,華夏的“華”,
其實就是指華美的漢服。
首次在CCG上進行漢服展示,陳文透露,此次展示的不少漢服都是從上海最大的古裝影視拍攝基地勝強基地搬來,價值不菲。
“鎮店之寶基本都是30萬元一件的制作費。”可謂價值千金。
據悉,CCG現場展示服裝制式以明代服飾為主,共有40多套漢服。
拍照區還提供給現場粉絲來換衣試妝。
為了營造濃郁正統的古意風格,主辦方還搬來了不少明清古董家具——古箏、古代座椅、古代的裝飾品甚至多寶格隔斷,都營造出原汁原味的古意環境。
陳文坦言,之所以首次選擇在CCG上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漢服展示——
一方面是因為如今國漫崛起,古風動漫的走俏讓不少動漫迷都開始了解、進而愛上漢服等傳統服飾。CCG的觀眾人群和漢服的推廣受眾是吻合的。
此外,漢服代表了國風的最基礎元素,是視覺呈現。二次元人群喜歡角色扮演,漢服就是扮演的一種傳統。在CCG上推廣漢服對弘揚傳統文化優秀的部分也是有益的。
最后,再多看一些漢服小哥哥小姐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