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給大家介紹下漢服的幾款分類,以女士為例,算是為普及做點小小的貢獻吧。
最近,家住合肥蜀山區的張玲火了,各大報紙媒體都在爭相報道,只因為她堅持穿了五年漢服。
張玲每天都會穿著一身漢服穿梭在街頭,對漢服已經不是喜歡那么簡單了,反而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一年365天,我可能要穿360天,除非特別冷或者特別熱。”張玲說到。
象君其實很期待將漢服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進行普及。想必大家身邊喜歡漢服的人不在少數,但真正能將漢服融入生活中的,真的少之又少。因為穿起來復雜,行動不便,日常普及的難度其實很大。
但是隔壁日韓的民眾,在盛大節日的時候穿著民族服飾沒有任何違和感,不會被指指點點、視為另類。為什么我們就不行呢?
借此機會,象君給大家介紹下漢服的幾款分類,以女士為例,算是為普及做點小小的貢獻吧。
? 漢服的結構
上衣分為:衫、襦、襖、袍、罩衣
下裝分為:裙、裳、袴、裈
服飾層次:內衣(抹胸)、中衣、外衣(展現給我們看到的)
中衣展示如下:
? 漢服的使用場合
便裝:一般用于居家、休閑等非正式場合。
正裝:一般用于雅集、宴飲等較為正式的場合。
盛裝:一般用于重大節日、慶典、壽辰等隆重場合。
禮服:一般用于特定的禮儀場合,例如婚禮及祭祀。
? 漢服的款式
漢服的著裝樣式,可以分為褲裝、裙裝、袍服。下面為大家介紹幾款常見的漢服款式,內容不全,歡迎各位專業旁友們補充。(下文手繪圖片來自百度用戶@軟件099)
曲裾是秦漢時期常見的服飾,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褙(bèi)子,俗名又稱“背子”,樣式以直領對襟為主,腰間用勒帛系束,在87版《紅樓夢》中可常見到 ,一種上衣在外、裙子在里的襦裙。早期漢服上衣多稱為“襦”,魏晉以后多用“襖”、“衫”,唐以后“襦”字逐漸被“襖”、“衫”替代。漫長的演變,它們的具體意思和細節都會有差別,目前普遍認同的是“襖”為有襯里或夾層的上衣,“衫”為單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