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古代在男子滿20歲,女子滿15歲的時候,家族將為其舉辦一場盛大的成人禮儀式,男子稱冠禮,女子為笄禮。冠、笄之禮是漢民族重要的人文遺產,對于個體的成長與文明的傳承都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左傳》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華夏衣冠之美,禮儀之大,在世界文明史獨領風騷。華夏民族幾千年的燦爛文明歷程,成功地詮釋著禮儀之邦的胸襟,衣冠上國的氣度。我國古代在男子滿20歲,女子滿15歲的時候,家族將為其舉辦一場盛大的 、罩甲等。
三拜:笄者著禮服、釵冠出房后,向來賓展示。然后面向炎黃、孔子、家族牌位等,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三次拜。這次是表示勵志向學、傳承文明的決心。 本次禮儀向孔子行跪拜禮,表達以上志向。
三
酹酒、醮酒
置醴酹酒:執事置擺醴酒。笄者就位。正賓面對笄者,執事奉上酒,正賓接過醴酒,面向笄者,念祝辭曰:“甘醴惟厚,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祝畢賜酒。笄者接過醴酒,把酒撒些在地上一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飲用。
醮酒:此環節為父母為子女賜酒,因及笄者父母未到場,師長代替行之。與酹酒流程大致一樣。
醮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亶時。始加元服,兄弟具來。孝友時格,永乃保之。」
再醮曰:「旨酒既湑,嘉薦伊脯。乃申爾服,禮儀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
三醮曰:「旨酒令芳,籩豆有楚。咸加爾服,肴升折俎。承天之慶,受福無疆。」
四
表字、聆訓
字笄者:師長為笄者取字,念祝辭曰:“歲日具吉,威儀孔時。昭告厥字,令德攸宜。表字鳴謙,永保受之。”笄者答:“弟子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
聆訓:笄者起身跪在主人(父母)面前,由父母對其進行教誨。具體內容父母酌定。笄者靜心聆聽,在父母說完后答:“兒雖不敏,敢不祗承!”。對父母行拜禮。本次及笄禮為向賜字的師長拜謝。故答詞為及記者自稱弟子。
五
笄者拜謝、禮成
笄者揖謝:就是笄者起身分別向在場的所有參禮者行揖禮以示感謝。笄者立于場地中央,先后行揖禮于:正賓、客人、樂者(燈光、音樂)、執事、禮贊、父母(師長)。受禮者微微點頭示意,或者回禮表示祝賀。
禮成:主人起身攜笄者,全面向全體參禮者宣布:小女某某笄禮已成,感謝各位賓朋嘉客盛情參與!并與笄者向全場再行揖禮表示感謝。至此,笄禮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