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椒江有一對小夫妻卻反其道而行,為自己操辦起了一場傳統的漢服婚禮,歷時半年,親力親為,給自己的終身大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我以后一定要舉辦一場漢服婚禮。”徐波(化名)在與張菲菲(化名)的第一次見面時就談起了往后對婚禮的打算。兩人是微信朋友圈的老友,現實生活中的初相識,第一次面談就是關于婚禮,有些不可思議,卻似乎又是命中注定。
“真巧,我也是。”徐波對于婚禮的暢想出乎意料地讓張菲菲眼前一亮,這不就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聲嗎?不由得對眼前的這個年輕小伙另眼相看。
志同道合,相談甚歡,對于婚禮的相同愿景讓兩人越走越近,一段佳話就這么被提上了行程。兩年后一場漢服婚禮更是讓他們如愿以償,定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盟約,成了一對人人羨慕的佳偶。
華夏衣冠猶在,禮儀乘夢而歸
“我初高中的時候就一直喜歡漢文化,為自己舉辦一場漢服婚禮一直是我的夢想。”談起剛剛落幕的婚禮,張菲菲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各種漢文化的禮儀、習俗都是信手拈來,時不時還會從口中蹦出幾句古詩詞,像極了一個古時候的才女。在這場婚禮中,她更是學以致用,為這場終身大事傾盡所學。
“我老婆可是我們婚禮的文化顧問、文案,服飾,音樂全都由她一手操辦。”說起這場別出心裁的漢服婚禮,徐波的話里有說不完的甜蜜,對于自己的妻子更是欽佩有加。
“我老公也沒閑著,他是設計顧問,場景設計,現場布置,以及婚慶司儀的交流都是他來負責。”對于丈夫對這場婚禮的幫助,張菲菲也是豎起了大拇指。
這場別出心裁的婚禮,承載著他們對于漢文化的熱愛和年少的夢想,可以說是他們給予自身婚姻的最好選擇。
一波三折,好在美夢成真
“一開始是打算找婚慶公司的,但沒想到我們竟然是臺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有經驗的婚慶公司,最近的是在寧波,由他們策劃婚禮的成本太高了,我們只能在那里拍完照片和視頻就作罷了。”說到這里,徐波的情緒有些低落,但是下一刻卻又興奮起來了,“再三考慮后,我們決定自己策劃,沒想到效果卻出乎意料的好。”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們也算是‘因禍得福’吧!”張菲菲說起自己親自策劃的婚禮,那是開心得不得了,坦言這半年來雖然辛苦,但是卻讓這場婚禮更有意義,這是婚慶公司永遠不能給予的。
“除了婚慶公司之外,漢服的選擇也是困擾了我們很久,這都怪我太瘦了,撐不起周制漢服。”說到這里,徐波又是自嘲了起來,周制的漢服本來是第一選擇,好不容易花了大價錢弄到手,最后卻又是因為自身的原因只能壓在衣柜里不見天日。
“后來,我們又轉向了唐制的漢服,它色調更鮮艷,更有沖擊力,是我最喜歡的漢服,但因為自身的原因不適合這種風格,又只能舍棄。”說起漢服的選擇,張菲菲也是一臉無奈,好在他們最后在明制漢服上找到了突破口,再加上兩人的種種革新,終于是圓滿解決。
這場婚禮前前后后耗費了半年的時間,兩人所有空閑時間幾乎都是在為這場婚禮奔波。大到婚禮的場地選址和布置,小到席位卡和紙巾盒的選擇,真的殫精竭慮,絞盡腦汁。
“當時可是好多人都跑過來在我們的婚棚外面偷偷看呢?”這場別致的婚禮雖然已經落下了帷幕,但是卻引發了當地不小的轟動。朋友圈刷屏、媒體采訪、親朋好友的大拇指等等,談起這些事,徐波和張菲菲那是別提有多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