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親迎新婦、交拜禮、對席禮……12日,在楊灣鄉沙井村1組12號農家小院,弦樂高奏、恭賀之聲不絕于耳,12號家庭陶威正采用漢服周制婚禮方式,迎娶雅安新娘趙雨菲。
親迎新婦、交拜禮、對席禮……12日,在楊灣鄉沙井村1組12號農家小院,弦樂高奏、恭賀之聲不絕于耳,12號家庭陶威正采用漢服周制婚禮方式,迎娶雅安新娘趙雨菲。
共牢合巹禮:新婿新婦坐著吃飯喝酒,象征新人福壽同享,甘苦與共
記者現場看到,小院正中,各式大紅燈籠裝點著黑紅相間花紋廊柱,T形臺鋪著紅地毯,臺上靚女彈奏著典雅古箏名曲。身著華麗、典雅周制婚服新郎陶威、新娘趙雨菲,正在院門口恭迎來賓,院內早坐滿前來賀喜親朋,由于采取從未見過漢服周制婚禮形式,觀禮鄉鄰特別多,小院熱鬧非凡。
中午11:30許,司儀一聲“吉時已到,在這個吉日良辰,大家將要見證一位君子和一位淑女喜結良緣。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新夫新婦,今日合家,結為夫妻。行婚姻大禮,盟誓于天地祖先,見證于親朋好友!”宣布新郎陶威、新娘趙雨菲婚禮開始。
行合巹禮:夫妻同飲一杯(破開葫蘆)酒,再紅線綁在一起,永不分離
親迎新婦、交拜禮、對席禮、共牢合巹禮、解纓結發直至執手禮、答謝禮 ——12道周制婚禮程序有條不紊執行下來,過程中還間行醮子禮、奠雁禮等,讓人大開眼界。交拜禮即夫妻互拜,但對席禮開始很有講究:新人中間隔著幾案相對而站,互行禮后相對而跪,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共牢(缽)合巹(杯)禮,意為新人在婚禮上同席用餐,宣告合為一家,象征新人福壽同享,甘苦與共;解纓結發是新夫解下新婦頭上許婚之纓,各剪取一束頭發,用紅纓梳結,放入錦囊,意指夫妻雙方血脈相融,白頭偕老,永結同心;執手禮取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行奠雁禮:新郎行禮畢,將裝有一對大雁托盤交岳母手中,表示真心待你女兒一輩子
新郎陶威說:“我們選取漢服周制婚禮,主要是和趙雨菲家都是傳統家庭,接受傳統文化和禮儀,這種婚禮華麗‘新穎’服飾,又滿足我們新婚愿望,我們都非常滿意!”
觀禮鄉親羅師傅說:“這種婚禮當然好啊,以前見都沒見過,新婚的意思(含義)全都表達出來啦,安逸得板呢!”
致答謝禮:答謝禮官、友司、侍者及親朋好友參禮,見證兩人幸福婚姻
婚服制作者張靜羽說:“中國古代社會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雖有貴賤、尊卑、親疏的痕跡,卻不能否認它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根基。 被稱為‘禮之本’,漢族子孫訂立婚約結為夫婦,嚴遵古禮,謹慎鄭重,不嬉戲,視兩姓之婚約崇高而神圣。漢式周制婚禮中的‘同牢合巹’‘解纓結發’這些嚴肅不喧鬧的儀式,也依然包含者溫婉并且有力的文化韻味,值得我們傳承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