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服”,千百年前漢族穿的服飾,傳統、古典。“快閃”,新近在國際流行開的一種嬉皮行為,現代、新潮。昨天下午,我市百余名漢服愛好者玩起了“漢服快閃”,用現代的方式,向市民展示漢服的古典美,宣傳傳統文化。
“漢服”,千百年前漢族穿的服飾,傳統、古典。
“快閃”,新近在國際流行開的一種嬉皮行為,現代、新潮。
昨天下午,我市百余名漢服愛好者玩起了“漢服快閃”,用現代的方式,向市民展示漢服的古典美,宣傳傳統文化。
據悉,“漢服快閃”活動在臺州還是首次開展。
“漢服快閃”吸引市民圍觀
昨天下午1點半,椒江的星星廣場格外熱鬧。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和著悠揚的笛聲,身穿漢服的童男童女們,用稚嫩的聲音詠讀起《千字文》。
在頗具古風的《禮儀之邦》、《子衿》的曲子中,穿著紅色漢服的女士們翩翩起舞,她們時而“長舒廣袖”,時而“羅襪生塵”,一會兒“揖深圓,拜恭敬”,一會兒“凌波微步,翩若驚鴻”,風姿楚楚。
隊伍后排,不僅有羽扇綸巾、闊衣大袖的翩翩少年,還有錦衣蟒袍、威風凜凜的“官員”……直裾、曲裾、直裰、裋褐、斗篷、齊胸襦裙,各種顏色,各種制式的漢服爭奇斗艷。
這樣的“快閃”陣勢,很快“鎮”住了市民——大批路人駐足,不少人拿出手機拍照、錄像。
人群里不時響起歡笑聲:
“錦衣衛,那兩個穿的是錦衣衛的衣服。”
“看,那兩個衣服上都有龍,龍袍!兩個‘皇帝’碰一塊了。”
“嘿!這不是元芳嗎?旁邊那個是狄仁杰吧?哈哈,大人,此事必有蹊蹺!”
表演完畢后,漢服愛好者們緩緩向市民廣場前行,路上不時有人圍觀,有市民干脆跟在隊伍后頭看熱鬧。
漢服愛好者從臺州各地趕來
在臺州市老年大學里有一個興趣班,名叫禮儀魅力班,學生都是退休人員,最小50歲,最大有70多歲了。
這個禮儀班大部分是漢服愛好者,昨天來了幾十個,她們身著大紅色漢服,散落在星星廣場的臺階上,表演了舞蹈——禮儀之邦。
禮儀班的狄老師介紹,每年的11月22日,是“漢服節”,這個節日是漢服愛好者約定俗成的,已經連續13年。每年的這天,各地漢服愛好者都會開展各種活動。“今天的22號是星期二,很多人要上班,我們就提前兩天,放在星期天搞。”
除了中老年人,也有不少致力于推廣漢服文化的年輕人。
劉強強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僅建了一個漢服群,還開了一家漢服制作社。昨天群里帥哥美女來了不少,這個團隊,因為高顏值成了攝影師們鏡頭的焦點。
“我一直蠻喜歡漢服的,覺得這個活動挺有意思。”17歲的林飛含是高二學生,她和同學朱柳月特意從黃巖趕來。
章海珠是椒江第二實驗小學四(5)班的班主任,昨天班級39名同學,來了32名,“我把活動通知在班級群里一發,家長們積極性很高,都說讓孩子們了解傳統文化,很有意義。”
鄭春梅是學生家長,不僅讓女兒鄭喻心穿上了漢服,自己也穿上了漢服。
除了椒黃路三區,還有不少漢服愛好者從溫嶺、臨海等地趕來。
我市漢服愛好者越來越多
隊伍中的狄老師有點忙,不時指導學員,不時對好奇的市民做些科普:這不是 ,是漢服。
30歲的“小可”老家在河南,在路橋生活已經五六年。昨天,她帶著7歲的兒子來了。
“以前穿漢服上街會被人家圍觀,現在也有人圍觀,但更多的是欣賞。”這是“小可”最大的感觸。
每次出門,溫嶺的陳菊云都穿著漢服。現在,有裁縫手藝的她,在椒江開了一家漢服店,幫人家定制漢服,“一個月要做幾十套,有時候都忙不過來,喜歡漢服的人越來越多了。”這讓她由衷地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