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穿著漢服、手持長弓的年輕人相互拱手致意后,和著古樂的節拍,挽弓搭箭,屏氣凝神,“咻”的一聲,直中靶心……這一幕并非武俠電影,而是近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2015全國大學生射箭(射藝)邀請賽”的場面。歷史悠久的傳統射藝重回校園,成為青年學生健身...
穿著漢服、手持長弓的年輕人相互拱手致意后,和著古樂的節拍,挽弓搭箭,屏氣凝神,“咻”的一聲,直中靶心……這一幕并非武俠電影,而是近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2015全國大學生射箭(射藝)邀請賽”的場面。歷史悠久的傳統射藝重回校園,成為青年學生健身、修心的創新載體。
來自全國39所高校、共244名選手在賽場上大顯身手,不少選手選擇“漢服+弓箭”的搭配,英姿颯爽。這是我國首次大學生射箭(射藝)比賽,為期3天,項目包括男女個人排位賽、男女個人淘汰賽、團體淘汰賽。
目前,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等6所院校也相繼開出了射藝課。據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上海市教委新近發布的《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的工作通知中,射藝成為首選項目。目前,已選擇了20多個試點學校,下一步將進行全面的師資培養與項目啟動。
穿著漢服的年輕人手持長弓,相互拱手致意,和著古樂的節拍,開始挽弓搭箭,屏氣凝神,咻的一聲,直中靶心……這是一幅出現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2015全國大學生射箭(射藝)邀請賽”的場面。歷史悠久的傳統射藝,正峰回路轉“重回”校園,重新成為年輕人修養品德情操、倡導君子禮儀、追求體態與心志正直的創新載體。
傳承:形為競技實為修行
來自全國39所高校的244名選手近日在“2015全國大學生射箭(射藝)邀請賽”賽場上大展身手,不少選手選擇“漢服+弓箭”的搭配,盡顯英姿颯爽。這是我國首次大學生射箭(射藝)比賽,比賽為期3天,包括男女個人排位賽、男女個人淘汰賽、團體淘汰賽。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經濟學專業的二年級學生王曾頤,在今年3月學校開設傳統射藝課并成立“觀德射藝隊”時主動報名參加,一周五天,每天訓練一小時。
他說,傳統射藝遠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早在兩千多年前,先賢們就不再單純把弓箭作為狩獵、打仗的武器,而是看作文明教化的器械。傳統射藝在形式上為競技,內核卻是精神道德的培養與文化禮儀的修習。
在談及接觸傳統射藝一年來的主要收獲時,他說,射箭技藝是一方面,更意外的收獲倒是從中了解了中國傳統禮儀,與“謙虛、誠實、沉穩、專注、內省、進取”等美德靠得更近了,面對傷痛與困難的忍耐力與自信心也明顯增強。“傳統射藝講求"心平體正",我從中領悟到凡事都要認真付出并盡可能減少變量。以此心態對待學習和生活,就會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真的很感恩有這樣一項體育運動,讓我學到了除了體育鍛煉之外的那么多。不管是從射箭的禮節文化還是射箭過程中的沉靜,歸根結底,傳統射藝離人本身好近,欲速則不達,心不靜根本射不好箭,心不正箭也會偏走……”同校的國際經貿學院大二學生徐雯玲也有相似的認知與體會。
推廣:滬上七所高校推出射藝課
張波博士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專門從事傳統射藝的教學研究工作,并被中國射箭協會傳統弓分會任命為《中國傳統射箭段位制》制訂工作負責人。張波告訴青年報記者,學校體育部是在今年3月正式開設射藝課的,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也成為了上海市第一所開展射藝項目的高校。同時,學校還組建了射藝隊和射藝社團。
學校原健身房改建為室內的射箭房,另在室外的田徑場南側,建設了專門的室外射箭場地。同時,為了課程和社團的開展,專門采購了射箭器材和裝備等,免費供學生使用。
“射藝,由歷代儒家學說推崇的六藝的"射"發展而來。跟奧運會射箭比賽用的弓不同,是不用撒放器和光瞄的傳統弓。傳統射箭深厚的人文底蘊正在重新被人們理解和重視。傳統射箭回校園,與生命力最為旺盛的大中小學生結緣,將會產生積極、持久的物質與精神力量。”張波說。
在張波看來,射藝首先達到了強身健體的目的,“你別看射藝好像運動量很小,但其實不僅要有上肢力量,下肢以及呼吸都很鍛煉和講究。”同時,也是文化上的傳承,亦成為年輕人修養品德情操、倡導君子禮儀、追求體態與心志正直的創新載體。
張波說,如今的教學中,也十分注重讓學生在學習射箭的同時,重要的是學習“射禮”。比如,射箭前應朝主賓行禮、對靶行禮、對對手行禮及射箭后再對靶行禮等。“這是一種對他人、外物的尊重。”又如,“發而不中反求諸己”,謙遜內觀的精神也在學藝的過程中慢慢培養與累積。
目前,復旦、華政、東華、工程大、上理工、上海視覺藝術等其他6所院校也相繼開出了射藝課。另據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體育部主任崔樹林介紹,在上海市教委新近發布的《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的工作通知中,射藝(傳統射箭)成為首選項目,將在全市大中小學進行推廣。目前,已經挑出了20多個試點校,下一步將進行全面的師資培養和項目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