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意五平三靠,姿勢一定要穩,這樣射出去的箭才會穩。”這可不是古代軍營在操練弓箭兵,而是西南大學中華射藝課上的一幕,體育學院陳寶強副教授正在指導學生們傳統弓的動作要領。”該校自去年在全國率先將射藝課納入了大學公共體育課程以來,受到學生們...
“注意五平三靠,姿勢一定要穩,這樣射出去的箭才會穩。”這可不是古代軍營在操練弓箭兵,而是西南大學中華射藝課上的一幕,體育學院陳寶強副教授正在指導學生們傳統弓的動作要領。”該校自去年在全國率先將射藝課納入了大學公共體育課程以來,受到學生們的熱捧。
“不僅教射箭,更是傳承射藝,弘揚國學”。陳寶強告訴記者,弓是十八般武藝之一,理應受到重視,而且這還不止是武藝,也是文藝,我們說的禮、樂、射、御、書、數,傳統六藝中就有射藝。
記者在西南大學射藝課現場看到,整個上課過程貫穿傳統禮儀,陳寶強在課堂上教導學生要敬人敬事也要敬物。學生在上場之前首先要啟弓敬禮,射箭過程完成后,同學之間也要相互敬禮、還禮。5米開外,幾塊特制的“靶子”看上去方正厚實,同學們站在各自區域,側身站定,左手推弓,右手搭箭拉弦,瞄準、射擊,看上去這不是個太遠的距離,但仍有少數幾名同學脫靶。
課堂上有一位與眾不同的女孩——身著傳統漢服,挽弓射箭,一舉一動英姿颯爽。“我是今年1月進入集訓隊開始學習的,現在射藝水平頗有進展。大一時周末多用來看手機、睡懶覺虛度了,現在每天早上6點半和射藝隊員堅持訓練,身心都得到鍛煉。”西南大學射藝協會會員、心理學專業的大二學生胡靜思告訴記者,與競技射箭不同,傳統射藝更注重身心修養,自己的浮躁感明顯下降,做什么事情都能靜下心來。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大一留學生阿木土也是課堂上的一員,他學習射藝剛一個月,興致勃勃的說:“如果你身體不好,在這里學習射藝可以得到鍛煉,如果你視力不好,在這里學習射藝也可以得到提高。”
萬事開頭難。西南大學工體部副部長周偉告訴記者,為了讓當代大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力與美,陳寶強老師義無反顧地力主在校園中開設這門課程,一開始只能自掏腰包給學生提供器械,后來學校看到這樣的課程對于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及禮儀幫助甚大,也加大了對該課程的支持,如今效果也很明顯,陳寶強的射藝課程總是很快被學生選滿,而包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外地名校也專程派人來考察取經,希望開設這樣的課程。
據了解, 西南大學射藝協會經過1年多的發展,規模已經從當初的17人發展到150余人,加上射藝課的學生,該校的射藝愛好者至少有300余人。無獨有偶,在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也開展了射藝協會,目前擁有不少傳統弓的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