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夕陽褪去最后一抹殘紅,秋夜初涼,10月30日傍晚,被冥色籠罩的西塘古鎮,顯得格外寧靜。景區主廣場上,搭好的舞臺、音響、照明燈設備依然準備就緒,只有幾個夜場的技工,還在忙碌著調試。
夕陽褪去最后一抹殘紅,秋夜初涼,10月30日傍晚,被冥色籠罩的西塘古鎮,顯得格外寧靜。景區主廣場上,搭好的舞臺、音響、照明燈設備依然準備就緒,只有幾個夜場的技工,還在忙碌著調試。
“請問,明天的漢服文化周的啟動儀式,是在這里么?”兩個身著漢服的姑娘,略顯生澀地問著。在得到肯定回答后,舒心的笑了。這是第三屆西塘漢服文化周開幕式前15個小時的情景。雖已入夜,一路上,身著各式漢服的行人絡繹外來,“生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已然走進了漢服時間。
“朝”以華裳,漢服盛會開啟
“第三屆漢服文化周,正式開啟……”31日上午十點,一個高亢深厚的聲音,在西塘景區偌大的石板鋪就的主廣場上回蕩,一位身著明代飛魚服的禮儀官,頭戴烏紗,手持繡春刀,沿紅毯疾馳而至,8聲禮炮齊鳴。
“明代的服飾資料豐富,儀仗文獻完整,使得我們今天有幸能夠領略一份難尋的華美文化展示……”鮮衣怒馬,袍錦傾城!身著明代的飛魚服錦袍,銜領了開啟朝代嘉年華的首儀仗。
華服盛裝,鼓聲鏗鏘,馬蹄達達,旌旗飄揚,禮儀官的介紹下,精彩奪目的代表各個朝代的儀仗陣,各持儀仗,華麗麗拉開了展演的大幕。
盡展秦漢莊嚴端麗;峨冠博帶,廣袖流云,花木蘭身騎駿馬,英姿颯沓,彰顯魏晉風骨;開明治,通西域,玄奘西使,文化融合、綺麗多姿的大唐風華讓人贊嘆;油紙傘古雅俏麗,精忠岳飛壯懷激烈,宋元方陣兼備剛毅豪邁與婉約典雅;明代婚服鳳冠霞帔……朝代方陣以華麗熱鬧的形式將現場氣氛推至高潮。
而首次亮相的親子方陣,更是一亮相就博取了現場的所有眼球,一個個身著漢服的小萌娃,在家長的簽領下蹣跚上場,拱手施禮,引得大家捧腹不已。
“傳”以復興,彰顯中華之美
漢服網、湘潭古蓮漢韻社、駐馬店天中漢服、淮安漢韻國學社……一個個社團錦旗,在澄澈的秋空下隨風舞動,旗幟數目之多充分體現出近年來,漢服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
“漢服文化周活動已至第三屆,每年這個時間西塘都會匯聚這么多漢服同好,攜手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漢服同好們與古鎮風景結合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讓人印象深刻。”在啟動儀式上,中共嘉善縣縣委常委、嘉善縣宣傳部長武曜云說,載運千年文化的西塘,最適合展現華夏漢服的神韻。希望傳統民族服飾,在古色西塘里擷取最美的華彩。
而作為活動發起人、著名的詞作家方文山在采訪時說,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瑰寶的漢服,已經中斷了360多年,很高興西塘對于漢服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讓我們的漢服周可以一屆一屆辦下去。方文山告訴記者,漢服文化的傳播,重點是延續,延續漢服復興的這個使命。不能像一些活動,第一屆很盛大,再往后就沒有持續的熱情了。“要把漢服文化周打造成為西塘的文化名片,提起漢服,就想到西塘。
“漢服文化周慢慢發展到現在,傳統愛好者越來越多,隊伍越加龐大。從年齡結構上看,也越來越寬泛,我們在古鎮中也設置了許多活動,古鎮提供一個平臺,希望更多的喜歡漢服,熱愛漢服的國人們,參與進來。”
據西塘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管理委員會主任陸勇偉介紹,本次文化周活動,就朝代嘉年華、文山劇場、千人箭陣、漢潮T臺秀等多個環節開展,吸引大批漢服同好、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及游客共同參與。目前,參與本活動的全國各地同袍人數已數千人。
千年河水悠緩地流淌,古樸的石拱橋暗暗地蹲在自己的倒影里。鎮上遠處青煙,幾條幽深的巷弄,就像一頁頁古老的志書,述說著西塘……漢服文化周的西塘,這場旨在以時尚創新形式演繹中國傳統文化之精神,推廣傳統文化之精粹,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已經讓更多的人,沉醉在傳統文化的典雅中。